解放前,几名地下党途遇敌部队,其中一人唬对方:找你们好几天了

文化   2024-09-06 22:41   山东  

1949年4月7日,晚,延津县六区队抓获了几名国民党游击队员,其中就有对方的游击队组长朱本宏。

经过突击审讯,从朱本宏口中得知,还有两名特务隐藏在段庄村内。

为了剪除后患,第二天一大早,延津县六区副区长郭强和区队排长宋文志两人,便领着八名区队队员,赶去段庄执行逮捕特务的任务。

然而,当他们走到距离段庄一里地的军营村村东处的时候,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

“站住,哪一部分的?”

走在前面的郭强,看着从树丛子里窜出来的几个人,顿时心里一沉。

对方手里都拿着枪!而且看对方的衣着、装扮,明显不是自己人。

郭强正思忖着,该如何回答对方,身旁的宋文志开腔了,宋文志这个人性情坦荡,不喜欢拐弯抹角,他直接说道:

“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地方老百姓、敌我双方,大都还习惯以八路军称呼我军)!现在哪儿还有中央军,你们是什么人?”

宋文志之所以敢如此堂而皇之地托出身份,跟当时的战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949年4月,全国即将解放,革命的热情席卷全国,反动派的统治摇摇欲坠,延津附近,只有盘踞在豫北部分的敌军,依然在垂死挣扎着。

宋文志的这一“坦荡”表现,却让对面的几名持枪的士兵有些逡巡了,对面这几个人,为啥这么淡定,肯定是有杀手锏呀!

想通这一点之后,对面这几位可就面面相觑,不敢贸然动作了,而郭强、宋文志这边,其实也没想过擒下对面这些人。一来,双方人数势均力敌,二来,后面的村子里,指不定还有多少敌军呢,一有动静,村里一窝蜂冲出一群来,那不就完了。

场面一时间有些冷,最终还是对面穿着灰色长褂子的中年人,打破了尴尬的对峙局面。

“咳,我是保长,俺们村现在就住有中央军。”

郭强瞥了对方一眼,随即追问道:“哪一部分的?”

保长旁边那名持枪男子,将长枪竖了起来,老实回答:

“淇县县政府阎德超(时任保安司令,淇县东方城人)司令的人。”

“有多少人?”

“两百多。”

一听对方竟然有这么多人,郭、宋两人顿时意识到,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人肯定是撤不了了。

一旦露怯,眼前这群端着枪的敌军士兵们,登时便会开枪追击。此处距离分区驻军地——淇门,有十五里之遥,周边地形开阔,没有什么遮蔽物,,敌众我寡,悬殊过大,真打起来,他们这八个人,毫无胜算,大伙儿想要活着撤出去,很难。

想明白这一点,郭强便登时打定了主意,眼下情况,只有唬,唬住敌人最好,万一唬不住,那就拼了,拼死一个不亏,拼死两个赚一个。

“哎呀,原来他们在这儿呀,我们找他们好几天了。”郭强登时直了直身子,有些喜出望外地喊出了声,随后扭头对身边一名区队员吩咐道:“赶紧通知后面的部队,马上包围,就把他们消灭在这里。”

一听附近有八路军大部队,面前这些人顿时面露恐慌之色,那名保长赶忙上前,摆着手拦道:

“别忙,别忙,他们是昨天夜里才到俺们村儿的,说是被延津县大队追了一天,跑到这边又饥又渴,连夜往外送家属,听他们说,下面准备找关系跟你们联系,谈谈投降的事儿咧。”

一看这保长紧张的样子,就是怕在他们村儿打仗,才这么说的,郭强便将计就计,假做沉吟随后点头道:

“也行,你回去,先给我们部队准备水喝。”

随后,保长便点着头、应口称是,转身领着身边那几个人回村去了。

郭强心里猜出,眼前这个看似老实的保长,回村儿之后,肯定会给敌人们送信。

但将他们诈唬回村儿,也给郭、宋等人提供了一个全身撤退的机会,走不走?

郭强看了眼宋文志,趁着这会儿敌人撤回村内的时机,迅速撤退,可以全身而退;但刚才听村长说对方想要投降,如果撤退了,或许可能就丧失了一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机。

最终,众人简单商议了一番,做出了不撤退的决定。郭强一方面让区队队员们布置在一溜土岗上面,进行警戒,随时准备战斗;另一方面,让其中一名队员迅速回区队驻地,将此处有敌军的消息传回部队。

才安排好,便看到先前回村儿的保长出来了,对方径直走到郭强跟前,然后说道:

“刚才将咱们部队来这儿的情况给村儿里面讲了,他们愿意投降,但需要请你们进司令部去谈谈。”

宋文志看了眼郭强,随即大声问道:

“郭部长,你看这咋办?”

为了避免被看出端倪,宋文志故意将郭强的职务拔高许多,让对方误认为他们是区里的大领导,带的部队自然不会少。

郭强扬了扬手,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道:

“去!”

郭强临行前,对身边的战士们悄悄交代,“你们就留在这里,如果里面有动静,或者我们俩长时间不出来,你们就给分区部队联系,一面使劲打枪助威,一面尽快招引部队进行救援。”

随后,郭强、宋文志俩人随着保长进了村,一进村,他俩边走边看,发现村内的国民党军队,都是一副松松垮垮的模样,枪摞得一堆一堆的,没有丝毫斗志,压根不像是要打仗的样子,这样郭、宋两人心头的紧张,松懈了一些。

随后,两人被引导到司令部——村内的一个大土房内,里面有三个副官,没有见到司令员。

进了屋,几人便开始谈起投降的事儿,郭强从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说起,讲到解放军如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蒋家王朝即将倾覆,凡是有识之士,目前已是弃暗投明的最后机会了。

那几名副官听罢,连连点头,其中一人说道:

“我们愿意投降贵军,但必须保证两个条件才行,一,保持原部队不改编;二,不下枪,各带各的武器。”

郭强听罢,非常严肃地说:

“现在是无条件投降,没有什么条件可讲!愿意投降就立即放下武器,集合部队跟我们走,否则你们就待在这里。”

郭强瞥了眼脸色阴翳的几名副官,继续说道:“不过,我奉劝诸位,机不可失,时不待人呀。”

几名副官听罢,面面相觑,迟疑了一会儿后说:

“我们考虑考虑,也请贵军再研究研究。”

“那行,我们就在村外,等你们的消息。”郭、宋二人不敢继续强逼,随即站起身告辞。

“吃些饭再走不迟。”其中一名副官挽留道。

“不了,外面还有部队,时间长了,万一外面误会了,炮弹可是不长眼的,双方将会付出代价。”郭强指了指村外,意味深长地解释着。

“对、对,不能再做无谓的牺牲了。”那名副官不住点头称是。

郭、宋二人出村后,一直等到下午,也没见村内的敌人出来投降,随后区队闻讯赶了过来,大部队进村儿之后才发现,司令部内的副官头头们带着亲信们都跑了,只留下一百七十多名士兵,兀自留在村内,毫不知情。

当天,俘虏敌人一百七十余名,缴获机枪七挺、冲锋枪七支、手枪、步枪一百八十余支,弹药若干。

一次难逃的危机,最终化险为夷,还俘获了不少敌军、弹药,郭、宋两人随后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604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延津文史资料》,郭强、宋文志回忆

青史如烟
一起看好玩的历史故事,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