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观潮丨鲟龙科技勇闯国际市场 浙江鱼子酱挑动世界味蕾

政务   2025-01-06 09:52   浙江  



  鱼子酱,装点欧洲人节日餐桌的高阶珍馐,竟让千里之外的浙西小城忙到连轴转。新年前后,一笔笔鱼子酱国际订单飞向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的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最旺季已然来临。


  许多人的印象中,鱼子酱是“西洋货”,由一系列欧洲品牌传承至今。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目前全球35%的鱼子酱都产自这家年仅15岁的浙企鲟龙科技。为国际顶尖品牌供货,出口版图“链动”全球,浙江鱼子酱为何能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青睐?记者来到鲟龙科技生产基地体验生产全过程。


  在5000平方米的鱼子酱加工中心,记者足足花了二十几分钟才“脱毒”进场——先浑身包裹洁净的白色工作套服,不留一根头发丝在外;再进入风淋消毒通道,停留“吹风”;最后洗手,浸泡消毒液,洗手,烘干,戴手套,再浸泡消毒液,洗手,烘干。这里的每一道消毒工序,都是掐表计时、保质保量完成的,规范且严格。走进车间后,这种“规范且严格”的感觉更甚了。


鱼子酱加工中心工人正在将鲟鱼鱼卵装罐。共享联盟·柯城 郑晨 摄


  “从剖鱼取籽,再经层层洗筛,加盐制酱装罐,总共16道工序,必须在12℃的环境里15分钟内全部完成。”领路的是鲟龙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梅凯先,他介绍,这般严格控温控时,细菌便无机可乘。


  手术室级别的清洁环境中,一条高效有序的人工流水线如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运作起来。取卵、冲洗、分筛、滤干、去杂、腌渍……其中,去杂工序是保证鱼子酱品相的关键一环,占据最长的4分钟。


  只见成千上万直径约3.2毫米的褐色鱼卵在筛板上铺平,加工师傅摁下秒表倒计时,用镊子一丝不苟地挑出鱼卵中的脂肪、血卵和破卵,眼疾手快。


  “环境中任何一点微生物、菌群的微小变化都会对鱼子酱最终风味造成影响,控制细节就是把控品质。”梅凯先说,除了腌制环节用了少量无碘海盐,这里出产的鱼子酱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2024年已有超200吨鱼子酱从这里走向全球。


  “与传统农业相比,鲟鱼养殖算是新兴领域。”鲟龙科技董事长王斌告诉记者,中国鱼子酱超越国际巨头的“节点”,在于鲟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因常年捕捞导致资源枯竭,上世纪末全球所有鲟科鱼类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录,野生鲟鱼贸易被全面管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建团队攻关规模化养殖,王斌便是其中一员,他带头尝试将科技成果转化成鲟鱼产业落地浙江。


  人工养殖的第一步是寻找好水。离开加工中心,王斌带记者走向鲟鱼养殖池。俄罗斯鲟、达氏鳇、杂交鲟“鲟龙1号”……外形古朴、体型硕大的鲟鱼在不断流动的池水中来回摆尾;一条清渠,一头连着乌溪江,一头通向养殖基地的每个鱼池。“它就像企业的血管,为养殖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冷流水。”王斌说。


  养鲟鱼不容易。“气性大得很,一言不合就翻肚皮给你看。”王斌回忆,规模养殖的头一年,它们就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因为水温超过28℃,首批5万尾鲟鱼死了近一半。惨痛的教训后,团队开始重新选址。钱江源之一的乌溪江进入视野,沿岸村镇有一级地表水和广阔养殖空间,是“天然渔场”,上游乌溪江电站的库底流水更是为鲟鱼打造了冬暖夏凉的“空调房”。


  让鲟鱼快乐生长,鲟鱼就会有回馈。2011年,鲟龙科技的鱼子酱在德国汉莎航空举办的品鉴会上崭露头角。盲测评选中,鲟龙科技的“鲟龙1号”鱼子酱和施氏鲟鱼子酱力压俄罗斯、法国、伊朗等国的产品,斩获第一、第二名。时隔多年,王斌回忆起来依然感到振奋——这是中国鱼子酱首次得到世界肯定。此后多年,浙西小城频频有外宾到访,就为了一探好味道的奥秘。鲟龙科技的鱼子酱依靠品质优良、价格公道等优势,迅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鲟龙科技有一面含金量极高的墙,张贴着IFS国际食品标准证书、BRC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等不同语种的十几份证书,它们是鲟龙科技一路走来攒下的“通关秘籍”。事实上,浙江鱼子酱出海并非一帆风顺,国际市场汇率波动、各国政策变动等都会变成忽然砸来的“拦路石”。王斌回忆,2022年1月13日是他创办企业至今最难眠的一夜,公司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突然变更法规,所有来自中国的鱼子酱都被拒之门外。接王斌求助,当地政府和海关立即启动紧急应对机制,多方合力组织专家研究欧盟法规内容,摸底产品输欧情况,同步向海关总署汇报。一个月后,欧盟接纳中方意见起草紧急修正案,恢复中国出口资质,各成员国不再拦截中国鱼子酱。鲟龙科技成为法规调整后首个再度叩开欧盟市场的企业。


  2023年,鲟龙科技的鱼子酱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量的近七成。2024年,鲟龙科技出口鱼子酱约230吨,比上年增长17%,年出口贸易额再创新高。现在,在为欧美大牌持续供货的同时,企业携自有品牌“卡露伽”鱼子酱开辟了日本、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逐步占到公司外贸总额的20%。浙产鱼子酱供不应求。


  庞大的体量仍能保持稳健增长,王斌说这是“卷”出来的成绩。与欧洲人“用钱砸出来”的循环水养殖模式相比,鲟龙科技的“天然渔场”本就经济很多。而有着10余万尾鲟鱼却不见饲养员的养殖基地更满是玄机。


  “现在是AI在帮我们养鱼。”鲟龙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郭成打开电脑,屏幕上是团队自主开发的智慧渔业智能驾驶舱系统,各个养殖基地的实时情况尽收眼底。每天上午,顶端的“花洒”自动喷出鱼食,鲟鱼用餐1小时后,自动进水、换水,清理鲟鱼“酒足饭饱”后的排泄物,同样的程序深夜还会再进行一次。以往需两名工人花8小时完成的工作,如今由智能驾驶舱系统一键接管。


  靠着这套打法,鲟龙科技以衢州为产业中心,在全国“插旗”。目前,鲟龙科技在江西、湖北、四川、辽宁等6省共建有8个鲟鱼基地,1.3万吨人工养殖鲟鱼,游向全世界广阔的舌尖市场。


【短评】


  开放发展,浙江经济有韧劲


  抢抓鲟鱼养殖先机,勇闯国际市场;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拓展产业地图;不满足于原料供应,做强自有品牌……鲟龙科技发展的脚步,步步透着笃定,每处转机都曾是风险与挑战,韧性成为支撑企业的发展脊梁。


  “小地方”勇闯“大世界”,西方产品东方造。来自衢州柯城的鲟龙科技一直以开放的姿态谋发展,从一项科技成果出发,在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滚打摸爬,用品质征服世界,悄然十数年间,让鱼子酱从西方人舌尖上的奢侈品,步步变成价格更亲民的浙江“土特产”。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浙江进出口总值达4.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已超2023年全年水平。我们看到,浙企中,还有更多的“鲟龙科技”,他们将“地瓜经济”的根脉深植本土、藤蔓伸向世界,不断将产品和技术推向全球,提升浙江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来源:潮新闻·浙江日报 

浙江发布
这里有您“想看的”权威信息,“想找的”民生资讯。我们选择而专注,简单而坚持,温暖而力量。感谢我们的遇见,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