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
英语频道日播午间档新闻节目
《环球瞭望》栏目
播出微纪录短片
《“科学奋进铸强国”之中国航天事业》
(看原片,戳这里→)
位于嘉定区菊园新区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在短片中“出镜”
赶紧来了解一下↓
视频来源:央视频@CGTN环球瞭望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拍摄了以“从新中国学科奠基人到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系列微纪录片,追溯中国科学院等老一代科学家学科奠基的历程,实地走访新时代重点科研场所,对话科研带头人,凸显科研工作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作品在CGTN电视平台、新媒体平台共同播出。
据报道,高温材料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是由上海硅酸盐所牵头研制的我国新一代空间微重力材料科学实验装置,承担了相关材料实验任务和分析测试工作,是开展太空微重力材料科学实验的重要平台。
“从立项到研制原理样机到出样件再到正样件,前后历时8年时间。”中国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刘学超介绍,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的最大难点在于,“第一,它的温度高达1600度;第二是多样品管理;第三,过程受体积和重量的限制下经过五轮设置,并绝对不能允许射线的泄露,首次实现了在载人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对X射线的实时观察。”这也是我国在空间站中的首次实现,更是国际上第一个在载人空间中实现的技术手段。
早在2015年,中国发射过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是近年来科学家离暗物质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650根初样加正样600毫米超长BGO(锗酸铋晶体),为“悟空”号取得重大发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历时四年半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这条路走过来还是蛮辛苦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材料中试研发中心研究员陈俊锋说,“我们的生长的装置有物理极限,常规的制备工艺已经没办法兼容其生长过程的控制。”之后,研究团队发展出一种名为“室温区”的生长装置,并为了具有如此长度的晶体性能的表征,搭建了新的性能表征平台。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很高,反过来也引领和推动新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比如,在高端医疗检测领域,BGO晶体可以用于恶性肿瘤早期检测的PET-CT上,达成上医治未病的效果。”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东介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源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因“两弹一星”工程而独立建所,开创了我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人工晶体、特种无机涂层、特种玻璃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测试与表征等多个研究领域。
作为无机材料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航空航天、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北斗系列卫星、“奋斗者”号,以及重要装备中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材料支撑。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我国空间站材料研究地面镜像平台,在我国空间站和地面镜像平台协同开展空间材料研究。到2035年,上海将集聚形成国际知名空间材料领域的优势力量,成为全球领先的空间微重力材料研究中心,成为空间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始性、引领性创新高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的核心关键材料,依托本地空间材料实验装置研发优势,系统化、集成化、联合式地开展材料科学研究。
更多精彩来自“投资上海InvestSH”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