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从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等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理论来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和交往等实践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历史发展。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在哲学领域,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理论在历史中的传承与演变。马克思在充分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科学唯物论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当时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需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同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历史和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蓬勃发展,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历史时期诞生的。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进而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无法解释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在研究大量历史文献和经济数据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从而创立了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深入观察工人阶级的实际生活状况、劳动过程。基于对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深刻洞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使得这一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理论是历史和实践的产物,要求人们在理论的传承过程中,决不能机械地接受前人成果,而是必须与时代、实际、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基本准则、分析方法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列宁和毛泽东在这方面都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又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 程涛
编辑 / 王舒银
审核 / 五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