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闻丨湘阴,创新之城!

时事   2024-11-15 14:36   湖南  




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不仅承担着经济大循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肩负着推动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这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实力、县域产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作用、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市县域经济还需要持续在做优做强上下更大功夫。


市委始终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重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中。今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系列调研,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各地锚定“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坚持走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部署和要求,为走出一条具有岳阳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发出了动员令。


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在哪里?各地如何找准产业发展“赛道”?怎样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县’在精彩——岳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融媒体系列报道”,重点展现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在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生动实践,探索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思路和对策。



湘阴,创新之城!

——岳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①



湘阴县发展概况


湘阴连南接北,处在长沙、岳阳“一核一副”交汇的黄金节点,是长岳协同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2020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将湘阴金龙片区10平方公里和湘江虞公港及港产联动区4平方公里区域,纳入湘江新区核心区范围,布局建设湘阴片区。岳阳市委、市政府明确:发挥湘阴邻长优势,推进交通互联、园区共建、产业配套,加快湖南先进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湘江新区湘阴片区。湘阴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当前,湘阴县全面梳理明确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一主一特”产业布局,打造“1+1+X”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县“一主一特”规上企业135家,年产值249亿元。




负责人访谈

湘阴县委书记刘世奇:
加快构建具有湘阴特色的“1+1+X”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湘阴县主动融入全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基础做大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一主一特”产业集群,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湘阴特色的“1+1+X”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坚持开放驱动,培育港口经济。坚持把虞公港作为一号工程、立县项目,“集疏运”体系基本成型。特别是以临港产业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为契机,明确“一港双园”布局,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装备、港航物流、硅砂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正在规划布局建设60万吨煤炭储备基地、20万吨粮食储备基地,目前已引进中远海运、长航货运等物流龙头企业,着力建设千亿级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

二是突出项目支撑,做强产业园区。保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度,深化“迎回建”活动,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招商、开工、投产、见税”各环节工作,培育了以远大可建为龙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以鑫政新材为龙头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以长康集团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全县“一主一特”规上企业135家,年产值249亿元。

三是开辟全新赛道,挖掘发展潜能。发挥砂石资源优势,布局硅砂新材料产业链,引进乐升新材料、泉动智合科技2家龙头企业,首批石英砂产品已经上市销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着力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硅材料产业基地。

四是立足资源优势,壮大特色农业。积极推动“土特产”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樟树港辣椒实行分级分类统一经营管理,总产值突破7亿元,辣椒产业博览园完成前期工作;鹤龙湖螃蟹及小龙虾等水产养殖面积11.2万亩、销售收入过5亿元;投资5亿元的杨林寨食用菌全产业链基地启动建设,3家菌包厂投入使用;争取藠头扶持资金6000万元,种植面积由0.8万亩增至1.3万亩,全链产值突破8亿元,打响特色农业品牌。




一主:从“传统制造”转向“创新智造”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是1923年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畅想,也是百年来讨论建筑工业化问题绕不开的经典概念。


造汽车哪些经验适用于造房子?把建筑主体拆分成一个个构件,如楼梯、楼板等等,在工厂预制好,再拉到施工现场拼装而成——这便是装配式建筑。


百年后的今天,装配式建筑的畅想,在“传统建筑之乡”湘阴转化为现实。


从湘阴城区向北而行,锦都人才公寓如同一株铃兰优雅地绽放在高地。这是全球首座高层活楼公寓,于2024年1月创下了5天建造26层的纪录,可供600—1000人入住。


“整个建筑95%的工作在我们远大可建工厂完成,施工现场只需进行螺栓吊装。”远大活楼建安公司项目经理张艳伟告诉记者。



经济发展总是期盼更高端的产业,但并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绿色建筑建设,转变建造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作为全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产业试点县,湘阴县按照“建筑工业化、发展绿色化、产业基地化、发展链式化”思路,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目前已培育链上企业40家,年产值突破130亿元。


先进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其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引领。


金为新材料2008年初来湘阴投资建厂时,仅生产普通锌钢门窗扶栏。规模小微,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一心想闯出一条发展之路。


打破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攻关“钢铁冷流变精密复杂成型”技术,金为新材料努力了整整8年。


如今,金为新材料成为全球第3家、中国首家制造特钢型材的企业。公司产品凭借绝对的价格优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排名第一,海外市场占有率正在赶超欧洲企业。


采访中,记者一直在考虑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愿意来到湘阴、留在湘阴?


除了湘阴串联全省“一核一副”两大区域所带来的直接利好外,湘阴发展装备制造业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在于最大限度为企业做好服务,把更多的主动权留给企业。


金为新材料从初创时的1800平方米简陋生产场地,扩大到现在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公司发展基本上与湘阴县产业发展同步。


与此有着相同感受的是显隆电机。“2021年,我们响应湘阴‘迎回建’号召,将整厂搬回湘阴,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掌握多项高速电主轴的关键核心技术,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下,湘阴已初步形成了以远大可建、昊志机电、可孚医疗、元亨科技、中联新材、金为新材、凯博杭萧、建华管桩、远大资源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传统制造”逐步转向“创新智造”。


湘阴县的经验表明,只有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产业方向,发挥比较优势,才能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一特:岳阳“老字号”登上世界餐桌


对于许多岳阳人来说,“老字号”长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40年间,长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榨油坊,蜕变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家“老字号”常青的秘诀何在?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湖南省长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谭光辉笑称,“长康的所有产品,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美好追求。”


如今,长康产品已不仅仅是岳阳人的“专属”,而且登上了世界的餐桌。


谭光辉介绍,近年来,公司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与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往来,并在新西兰、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法国西雅国际食品展上展示了公司的风采。



长康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创办于湘阴县的“长康麻油厂”。当时他们采购的芝麻主要来自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


“要做好产品,就要有好原料。”谭光辉思考,他们每年需要大量的芝麻,能不能推动本地老百姓种植,既把牢绿色源头,又增加老百姓收入?


思路一变天地宽。于是,长康利用环洞庭湖、鄱阳湖农业生态圈的生态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湘阴等地种植了10余万亩芝麻。


不仅如此,长康还从国外进口了20多台套精密检测设备,建立了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现了从原材料进厂到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


得益于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绿色、无污染,长康芝麻油因此获得“湖南名品”“袁隆平特别奖”等多项荣誉。今年前三季度,长康芝麻油销售额达1.8亿元,产品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均保持在100%。


在此基础上,谭光辉又推动长康产品从单一的芝麻油向调味品、菜籽油、茶叶、大米等多品类发展,从而丰富长康农产品业态,提高公司竞争力。


如今,以湘阴为核心,长康相继在周边县区建立了22.5万亩芝麻、油菜、水稻、茶叶等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3个,辐射带动农户1.7万余户。


依托优质的原料供应,长康生产的28个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湖南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标杆龙头企业。


“以绿色与营养奉献人类健康美食”“做最好的,无愧于消费者”,这是谭光辉反复提及的价值观,也是长康一以贯之的实践标准。


当食物回归天然、价值观回归朴素,绿色食品自然大有可为,农业产业化也将是水到渠成。


湘阴县鹤龙湖镇着力打造万亩蟹虾基地、千户蟹虾商家、百家美食名店、十里乡村画廊,围绕“养、销、品、游、文”五个方面,建成了一条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湖鲜美食、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该镇螃蟹养殖总面积达2.28万亩,发展蟹虾销售门店369家、微商700余家、餐饮美食门店107家,每年吸引省内外食客70余万人次。2023年,鹤龙湖螃蟹日均销量突破3.5万公斤,养殖户年均每户增收约10万元。


近年来,湘阴县依托优质粮油、水产、蔬菜等资源禀赋和农业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长康、海日等一批企业品牌渐入人心,鹤龙湖大闸蟹、樟树港辣椒、杨林寨食用菌等“土特产”品牌享誉四方……一张张湘阴名片正走出小县城,奔向星辰大海。


来源 |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敏文 张小弓 李金贵 李洁
制图 | 孙鑫
责编 | 黄敏
值班主任 | 王昕力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岳阳发布微信公众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新闻爆料热线:0730—8225564





岳阳发布
权威影响,先锋智造!岳阳时事政情第一时间为您送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