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史”20年!这个万州人写出37.5米“中国长卷”

政务   2025-01-14 13:31   重庆  






“从原始社会开始,将远古至近代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一目了然。”“以时间为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全部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整幅作品连一处修改的地方都没有,太了不起了。”……1月4日,68岁的饶清安带着自己创作的《中国历史长卷简明图谱》(简称《长卷》)从万州回到四川大竹县老家免费展出,引起轰动,前往观看的市民络绎不绝,啧啧称奇!


四号楷书誊写,字迹工整流畅,布局错落有致……中国的千年沧桑、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蕴藏在字里行间。打开饶清安的《长卷》,民族的演变、时代的更迭、王朝的变迁,都在长卷里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犹如一条博古通今的历史长廊。


耗时20年,

用掉3000多支笔芯和近千张宣纸,

查阅超千万字的资料,

将犹如皇皇巨著的中国历史

浓缩在长37.5米、宽0.43米、

共45万余字的《长卷》中,

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学历史就入迷。


01
一次偶然  “门外汉”与历史结缘


瘦削的脸颊,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如室外冬日的阳光般不疾不徐,似乎正用朴素的气质抵挡着焦虑与纷杂,从容且坚定——见到饶清安,是在他家里那间“汗牛充栋”的书房,不用多作介绍,占满半壁墙的历史书籍就是他的“名片”。


饶清安出生在四川省大竹县,现落户重庆万州,退休前系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


2000年年初,饶清安在一次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历史书籍。


“这些书籍中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历历在目,细腻生动。”饶清安说,每一段历史都与众不同,都有自己的味道,引领他穿越历史长河,感受时代变迁与人性光辉,如春天的香茗,需细细品味,让他越学越有劲,越学越着迷。就是这次偶然,让他这个“门外汉”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次周末,饶清安一大早到图书馆阅读历史书籍,眼见着过了午饭时间饶清安还没回家,电话又关机,爱人郭云建只好到离家两公里远的图书馆去找他。刚见面,正捧着一本《资治通鉴》看得入迷的饶清安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话:“你知道刘邦起兵时多少岁吗?”“3岁,他不吃饭能起兵不?”郭云建没好气地将书本从饶清安手里夺下来放回到书架上。


回家的路上,饶清安一边走一边念叨:“刘邦48岁起兵。48岁之前,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


更让郭云建哭笑不得的是,饶清安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桌上还放着笔记本,边看边记,好多次因为太投入,将笔当筷子送进了嘴里,弄得嘴边全是墨汁。


“说了好多次,没效果,只好由着他了。”说起饶清安对历史的痴迷,郭云建忍不住笑了起来。


《史记》《三国志》《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20多年时间,饶清安先后购买了近400本历史书籍,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一头扎进书海,一篇一篇地看,一本一本地“啃”,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专家,仅阅读笔记就达200多本,垒起来足有近2米高。


02
一种执着  一笔一划勾勒中华历史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积厚流光,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每一段历史都是一座蕴藏无尽智慧与宝藏的迷宫,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饶清安发现,大部分历史书籍专业性较强、文字量大,有的还晦涩难懂,让人很难记住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


“如果能以历史时间和事件为蓝本,用系统、严谨的方式创作一幅中国历史长卷,直观地呈现中华上下5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好读易懂,还能‘按图索骥’,这样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说,还可以通过展出的方式带动更多的人爱上历史、品味历史、感受历史、探索历史,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2000年10月的一天,当饶清安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郭云建当时就笑出了声:“你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吗,脑壳没发烧吧?”


饶清安全身心投入创作。


“这有什么稀奇,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件事我一定能办到。”饶清安将心中这部长卷命名为《中国历史长卷简明图谱》,并决定全部用楷书手工誊写。


说干就干!2001年年初,饶清安正式开始自己的创作,可还没动笔,谋篇布局这第一关就将他难住了。


“比如西周分封、多国并存,剪不断、理还乱,还有春秋战国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群雄争霸、各占一方,精彩纷呈又让人眼花缭乱。”如何梳理好每一个阶段的历史脉络,构建起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而将一段历史如何发生、发展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图谱上,让人一目了然?


经过多次尝试,饶清安决定先在宣纸上按朝代顺序、内容多少,画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线条,画完上千条长短不一的“历史线条”,然后便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填写资料。


《长卷》部分内容。


从原始社会的萌芽到封建社会的落幕;从秦王朝的建立到人民政权的红旗飘飘;从天地的开辟到神舟飞船的升空……数十万字的历史资料,都要一笔一划地用楷书写在宣纸上。时间长了,饶清安总是眼睛又红又肿、颈椎又酸又痛,有时连走路都“打颤颤”。


有一次半夜,因为长时间书写,感觉头晕眼花的他准备回卧室休息,直到“哐当”一声撞在玻璃门上,他才发现自己走进了厕所。


“还好,玻璃没破,不然你又要打扫好久。”郭云建听到响声起床察看,饶清安蹲在地上一边揉着额头一边自嘲地对着妻子笑。


“退休之前遇上放长假,偶尔还陪着我出去看个电影啥的。”郭云建调侃,2017年退休后,饶清安就从社交圈“消失”,一心一意扑在创作上,从早上一起床就在书房里又写又画,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不出门,家里就像没他这个人一样。担心饶清安的身体,郭云建无数次强行夺下他手中的笔。


“十天半月见不到人影,比退休之前还要忙,你还不如不退休。”几个老伙计好几次约饶清安聚一聚都被放鸽子,忍不住在电话中抱怨。


“最难的还不是书写。”饶清安说,创作的过程中,最怕出错,一旦书写错误或者一个符号标注不对,就会前功尽弃。有一次,因为握笔太久,手指痉挛,收手不及的他在宣纸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写了3万多字的宣纸成了废纸,只能从头再写。


“那一次,差一点就哭了,坐在椅子上半天不吭声,眼圈都是红的。”说起饶清安创作中的故事,郭云建打趣道。


就这样,退休之前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退休之后全身心投入,一遍又一遍,一稿又一稿,无数次作废,无数次从头再来,一笔一划勾勒中华历史。


03
一份心愿  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


热爱能抵岁月漫长。从2001年开始动笔,到2021年报经重庆市版权局进行著作权登记,饶清安前后用时20年,查阅超千万字的资料,耗用3000多支笔芯和近千张宣纸,最终完成45万余字、长37.5米、宽0.43米、重3.7公斤,全部内容用四号楷书誉写的《长卷》。


《长卷》部分内容。


2023年4月23日,《长卷》首次在万州音乐广场免费展出,不到一个小时,展台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很多市民甚至带着孩子请他现场教学。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那一笔一划间镌刻着先人的智慧,在世界文字之林独树一帜。到后来的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字体演变,不仅是书写形式的变化,更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还有,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诸子百家争鸣,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等。华夏大地,文明之花绚烂盛开,绵延千载,从未凋零。”饶清安说,之所以将犹如皇皇巨著的中国历史浓缩成一幅《长卷》,他觉得一图胜千言,长卷这种方式容易让人有沉浸感,能更好地让读者了解历史、亲近历史、走进历史。


“历史深处韵如霞,岁月悠悠映华华。”在饶清安心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如此伟大,也正是因为我们有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华史,以及历史的长河赋予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气质。他希望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更多地将《长卷》对外展出,供世人观看,帮助人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在思想上受洗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信心跟党走,团结一心奋进未来。

记者:黄玉保/文 何科 王晨旭/视频
编辑:幸婉茵、林谯
编审:何贤德、杨元刚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微万州
了解万州,关注我就对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