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十:把行动作为方法 寻找“思想的追随者”

学术   2025-01-07 09:25   北京  




























把行动作为方法  寻找“思想的追随者”



杨园章,男,1992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合著2部、古籍整理著作2部;在《民族研究》《民俗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历史档案》等顶级、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我本科阶段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年起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博连读,2022年毕业后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民族所办公地点位于中央民族大学校内六号办公楼。回到魏公村,景物如故,但身份已然不同。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这里我不仅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学术定位的转向,密切围绕“三项共识”和“三个定位”开展工作,探究“国之大者”。


一、把行动作为方法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持续优化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推进职称破格制度改革,实施青年学者导师制、“青启计划”、青年人才“培远计划”等举措,助力青年科研人员更快成长成才。通过比较我本人与其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朋友的经历,能够感觉到中国社科院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培养和支持力度是相当突出的。
根据院党组统一部署,民族所结合自身特色,从“坚持‘田野育人’,弘扬深入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等四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抓好研究室建设,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让我们不仅得到了锻炼,更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我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掘自身潜能,也越发确定自己来对了地方。
我虽然一直读的史学专业,但研究兴趣曾多次转移,从2013年撰写本科学年论文开始,主要围绕着卫所制度做了几年研究,2015年后转向区域社会史,而毕业论文则是关于儒学、思想史的思考。工作后,我面临着研究转型。一方面,我以民族所藏影视人类学先驱庄学本的摄影作品整理与研究为题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立项,成为从史学向民族学与人类学转向的契机。另一方面,民族所注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调研,也为我从历史问题向现实问题转向提供了条件。我的转型得到了研究所的支持,撰写的几篇资政报告也被报送中央有关部门。此外,民族所从2020年至今引进青年科研人员20余人,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法学、历史学、藏学、语言学、心理学、地理学、民族古文字等多个专业领域。济济多士,切磋琢磨,在科研工作开展中,我们正向形成学术共同体目标而努力。

二、寻找“思想的追随者” 


到研究所工作以来,我在诸多“变”中有个始终的“不变”,就是博士论文《明代泉州儒学的社会史考察》关于“思想的追随者”的行动的思考。我近来发表的论文基本是博士论文同一主题的探索与深化,虽然发表时讨论的议题各有侧重,但目标是一致的,即尝试沟通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探求社会史研究的新思路。正是带着从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学人那里受到的教益,我来到民族所工作,也以此为根本开始我关于新中国民族研究的文化史考察的尝试。
高翔院长多次强调:“各研究所特别是成立较早的研究所,尤其要高度重视所史、学术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今年年初,我为所里一位93岁的老前辈编著了一本《言从之迈:王昭武访谈录》,这既加深了我对所史、学术史的认识,也是我关于“思想的追随者”概念的一种实践。我将在延续此前社会史、思想史研究之外,努力将“中国民族学史拾遗”系列做下去。
与此同时,我也将兼顾现实研究,继续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边疆民族地区大型国企、东南沿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及喜马拉雅山东麓地带的研究,撰写高质量资政报告,为履行“三大定位”职责使命、深化落实“三项共识”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园章主要代表作

1.《言从之迈:王昭武访谈录》(专著,王昭武口述,杨园章编著),学苑出版社2024年7月第1版。

2.《可泉先生文集》(古籍整理,蔡克廉撰,杨园章校注),鹭江出版社2024年1月第1版。

3.《青阳乡约与明代泉州的文化整合》(论文),《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

4.《张廷芳家族的礼仪实践:明初泉州儒学的社会史考察》(论文),《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

5.《浙江遂昌宗祠祭祀“旁亲”“庶母”现象探析》(论文),《民俗研究》2020年第1期。

6. 《清初福建军费困境下的卫所裁撤》(论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4辑。

7.《清代福建卫所屯粮征收机构的变化》(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8.《顺治初年卫所制度的变革》(论文),《历史档案》2020年第2期。

9.《清代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基于吕立本〈易经本旨〉的个案研究》(论文),《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5期。

10.《士绅、僧人与平民的三种金鸡桥叙述——明前期泉州社会的“变”与“不变”》(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10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媒体编辑:宗敏




往期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一: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二: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三: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四:持续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险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五:聚焦中美关系,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六:传承学脉,经世致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七:深挖古文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八:以学术报国初心点亮科研征程 展青年学者时代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九:聚焦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真问题”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邮箱账号:skwgzh2023@163.com


      

     


点个“在看”不失联

中国社会科学网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