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光 | 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要回答好时代之问

学术   2025-01-07 11:21   北京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要坚持理论自觉,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格的过程中,着力回答好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
面临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如何回应变革时代提出的各种命题,是政治学面临的现实考验,也是政治学发展的时代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出于某些特殊目的而推行逆全球化政策,导致国际社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从而对全球性、整体性发展带来破坏。随着发达国家的政策转变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国家间科技竞争日益剧烈,不仅影响科技合作,还可能激化相互矛盾。二是中国崛起带来的连锁反应。中国经过长期奋发图强,再次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这在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导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传统的世界格局逐步被打破。和平崛起的中国本是国际社会稳定发展的支柱,但一些国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担心失去自身优势,采取各种针对性手段给中国制造麻烦,企图维持旧的世界秩序和利益格局。 

从国内环境看,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切实的需求。一是长期的实践探索为理论成果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新中国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为中国特色政治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凝练,就能产出中国理论。中国政治的实践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区别,对这些有显著特点的政治实践的总结,是能够形成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学理论的。二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课题,从顶层设计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到具体实践层面的政府职责优化、社区治理等。 

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所形成的一系列有关政治现象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关系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政治学要努力回答这些新课题,而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就是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的过程,或者说这些课题的答案就是中国特色政治学。   



中国特色政治学
应自觉回答好时代之问

面对当今这个大变革的世界,中国需要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面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应对世界难题,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同样要做好战略性规划,需要先从学科体系上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政治学要以中国政治为根本,服务于中国国家治理和国家利益。在学科设置上,虽然中国政治目前还不是一个常设的政治学二级学科,但有关中国政治的研究却是政治学的最主要部分,诸如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制度,国家、政府、政党等政治组织,管理、治理和参与等政治行为,是中国政治学研究长期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和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中国特色政治学需要给予比较政治和国际政治足够的重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是中国处理国际问题、与他国开展合作交流的理论指导和策略选择,长期获得政治学研究的重视,相对而言比较政治则受关注不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特别是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比较政治研究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国别、区域研究将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支持。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中国政治学的特色和地位最终将取决于政治学理论发展的高度;理论来源于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国际国内政治实践的支持下,中国特色政治学必将由一系列诞生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来构成,这些理论不仅是中国经验的智慧总结,更要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学理参照,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回答好时代之问,中国特色政治学主要着力点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回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性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需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命题。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顶层设计,解决道路方向和价值引领的问题;从作用看,这是根基根本,起到固本强基的作用。中国特色政治学的理论和话语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这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政治学,体现了中国政治学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的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两个结合”不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而且成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进入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思想内涵、本质特征、基本方略、发展前景等重大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要问题,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重大理论。 

二是回答好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问题。中国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就是要将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势讲清楚。制度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必须适合国情。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制度。这就是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所在。比如党的领导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经历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适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制度。西方国家经历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资本逻辑推动的政治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决定了多党竞争制度更适合他们冲突性的政治过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决定了必须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便较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统筹兼顾、谋划全局,集中力量破解一个个重大难题,实现追赶和跨越目标,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兼顾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是回答好中国国家治理实践如何创新发展问题。国家治理是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需要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会秩序。国家治理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安排下,由不同的国家治理主体借助一定治理工具、采取治理措施去治理目标的过程。显然,国家治理会受政治制度、治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实践,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政治学必须对此予以总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目标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能。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需要总结国家治理的重大成就,推动国家治理创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重点是推动政府之外的公民个人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包括政党领导能力、政策执行能力、法治保障能力、社会组织能力等;优化国家治理效能,主要是充分激发制度的优势和潜能,通过改革创新使国家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创新国家治理技术,核心是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实现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显然,国家治理同样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以学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总结实践经验,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前提;成功的经验总结就是在生产理论,有用的理论必然要有实践支撑,反过来也能够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学不断创新。 

四是回答好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政治文明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和民族都作出过重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基于民族、国家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明形态,发挥其优越性而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实现进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能够为中国发展带来成功跨越,更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拓展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新选择,帮助它们走一条既能加快发展又能保持国家独立自主的道路。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讲,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示范效应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序公民参与、共识决策模式、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共处原则、文明对话交流和互鉴等。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就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统一中,讲清楚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比如,作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政治文明实践。中国特色政治学需要充分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内涵、制度结构、运行机制、显著优势、世界意义等,在深刻总结中国式民主经验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民主发展模式。 

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要着重把握其原创性和时代性。只有实现原创性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学才能鲜明地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政治学体系,作出更大理论贡献;而原创性源于时代性,来源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基于时代性的原创性,必然有力地支撑着中国特色政治学的理论大厦,从而为其始终坚持人民性的学理底色开拓出成功引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研究的学理性新潮流。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邮箱账号:skwgzh2023@163.com


      

     


点个“在看”不失联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中国社会科学网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