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联网技术精准测试,传输速度接近“理论极限”

文摘   2024-09-30 22:18   河南  

近期,视联动力公司联合基础链路运营商进行了基于“V2V视联网”技术组建的算力网络精准测试,整个测试西北方向连接哈密、中卫、庆阳、重庆,东南方向连接上海、广州、海口、南宁等地,相较之前数据本次测试更加精准,由基础网络运营商精准测量出每一段的光纤实际链路距离,进一步减少了误差。本次哈密到重庆测试数据显示,基于V2V视联网技术往返传输6435公里,时延仅有36毫秒,相当于每百公里0.56毫秒,接近每百公里0.49毫秒光纤光速的90%的物理极限,抖动小于1微秒,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时延和抖动,不是同一回事!


数字在脱离具体情境的情况下,其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光凭几个数字,很难看出这次测试中所谓的“天花板”何在。为更好地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不妨将数据传输想象成为“马拉松”比赛,整个过程就是:一组携带信息的数据包由起跑点(即发送方)出发,在全部“运动员”(即数据包)抵达终点(即接收方)后组合还原成原本信息。

测试中常提及的时延、抖动等关键性指标,从“马拉松”角度显然更易理解。

1

时延

相当于一个“运动员”(即数据包)跑完马拉松全程所需的时间。在本次V2V视联网技术实网验证中,数据每百公里时延仅0.56毫秒,相当于一个“运动员”(即数据包)跑100公里只需0.56毫秒,这个数据已经接近光在光纤中传播速度(每百公里0.49毫秒)的90%了,可以说非常接近理论上的物理极限了。

2

抖动

可以理解为一组“运动员”(即数据包)抵达终点的顺序有先后,他们抵达的时间差即为抖动,V2V视联网技术在测试中的抖动小于1微秒,说明“运动员”(即数据包)几乎同时到达,时间差极其微小。

指标全业务网一致性


在各类数据传输业务中一般涉及以下三种形式(见下图):A类是点对点传输的专线形式;B类是多对一的“收敛网”;C类是除A、B外的混杂交叉式全业务网。



由图可见,A、B类网络结构简单,传统的IP技术在这两种网络上进行测试,结果尚可。然而,第三种网络即为实际现实网络世界,结构复杂、层级众多、交叉繁复,传统IP协议受制于路由转发机制,无论怎样采取路由优化、流量管控,都难以避免不确定的时延和抖动。然而,V2V视联网技术由于采用面向连接通信技术原理,在A、B、C三类业务中均表现一致,呈现一致性的接近理论极限的极低时延和极低抖动特性。


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网络时延、抖动等指标对于算力效能以及未来算力中心布局意义重大。视联动力将继续发挥好自主通信协议在真实网络状态下确定性指标能力,利用V2V视联网技术加速推动包括算力网、数字底座、物联网、车联网在内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助力我国算力事业发展再上台阶、更上层楼。



往期回顾▼

全国首创!视联网非IP确定性网络助力哈密(伊吾)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建设

数据不动视频动, 视联网开创高能算力远程办公新模式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内容

视联动力
VisionVera视联动力的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