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硬科技时代的到来,一大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始走向台前。这些企业是国产替代的核心支柱,也是中国公司走向世界公司的蓄水池。 基于此,硬氪特推出新栏目:时代的「小巨人」,通过和创始人、投资人的深度交流,让更多小巨人企业被看到、被记录。 以下是本栏目的第4篇文章
作者 | 吴若瑜
编辑 | 彭孝秋
年产CRV减速机20万台、国内市占率前两名。
这是北京智同科技创业近10年交出的答卷,背后也是一家国产RV减速机公司的崛起之路。
高投入、慢回报是行业固有矛盾
硬氪:您以前是从事基础研究的(清华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做博士后),后来为什么选择创业?
张跃明:选择创办智同科技是偶然也是必然。其实,智同科技早期主要做工程机械用减速机,主要为行星减速机。他们认为当前的产品已经成熟且技术含量有限,希望能够寻找新的产品实现增长,便看到了我的项目。2015年的时候RV减速机基本都是日本进口,国内市场开发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于是我将积累的技术成果转让给智同科技,同时为其做后期的技术服务。随着开发深入,公司、投资人和我都感受到,没有我的技术跟进,整体发展会受到限制,所以我选择了在机器人传动领域深入研究。
硬氪:国产精密减速机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对比十年前有哪些变化?您认为产生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张跃明:经过十年发展,国产减速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90%。其中,RV减速机的国产使用率达到80%以上,谐波减速机更高。并且,国产RV减速机的品质、产能在不断提高,成本缩减优化明显。
国内减速机的快速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从事技术工作者们的努力;二是资本的支持。资本的介入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硬氪:精密减速机早期投入主要在哪些板块,投入有多少?
张跃明:早期主要是设备投入,投入基本在1亿元左右;其次是研发投入,由于技术问题需要市场应用反馈,根据产品的稳定性、成本和性能做出调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资方来说,回报时间较长,技术变动因素多,早期的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
硬氪:目前精密减速机设备还是进口吗?
张跃明:国内RV减速机制造设备90%还是需要进口,近些年国产设备发展虽有一定进展,但还不足以覆盖企业的实际需求。
硬氪:机器人投资火热,带动产业发展,但资本求短利与行业需长投存在矛盾。在您的视角下,RV减速机市场是否受此影响,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在创新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
张跃明:影响肯定存在。
投资人希望缩短回报时间,但RV减速机是一个高投资、回报慢的行业。这是客观情况,没办法压缩,这也必然会带来企业和资方之间的矛盾。一般投资人预期时间在2-3年,最多不会超过5年。可是对我们这类企业来说,十年才是一个发展阶段,存在的时间差问题确实需要双方尽力平衡。
作为企业方,我们会尽力缩短时间,也希望资本更有耐心,让其有一个慢慢回报的过程。同时,希望国家从政策上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
硬氪:智同科技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张跃明:经过十年积累,我们现在基本达到了盈亏的平衡点。我认为下一个十年是智同科技营收快速增长的阶段。
三年产销量复合增长247%
量产之后,该拼什么?
硬氪:在精密减速机领域,日本企业更具先发优势,为打破技术壁垒,您认为后十年的技术重点在哪些方面?
张跃明:实际上单从RV减速机来说,它技术路线基本定型了,我们在前期的基础理论、设计理论基本没有走过弯路。但后期发展需要产量的积累,我们能否竞争过国际厂商,产品工艺的稳定性就是关键。目前,我们以国内的机床厂商为主,同国内的上游机床制造企业共同开发,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硬氪:量产是衡量一个公司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智同科技在上量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张跃明:上量的难点一个是刚提到的工艺稳定性;另一个是上游产业跟我们的协同配套。减速机最核心的上游产业包括机床、轴承、金属材料,上游供货商也有几十家,这就需要一步步搭建自己的供货体系,以应对市场变动。
硬氪: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多变,智同科技如何提高产品的场景适应性问题?
张跃明:我们有基础理论的指导和智同工大研究院支撑,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在这些方面给予定制化服务。
硬氪:机器人与汽车端的供应链重合度较高,汽车端价格战是否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呢?
张跃明:会有一定的影响,但RV减速机企业的供应需求较少,传导的压力不大。
硬氪:目前海外市场开拓情况如何?可以分享一下出海的战略重点?
刘泽鹏:海外市场是智同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目前已与KUKA(德国)、ABB、德国杜尔、日本川崎等客户完成深度技术交流及验证,并匹配海外市场的定制化需求,开发新型高精密减速机及关节模组,抢占市场。另外,基于海外供应商的助力,已实现现有标准产品出海。下一步会在海外市场加大投入,深耕欧洲、日韩市场,争取在未来三年,海外市场产销量占比能达到营收的15%。
硬氪:2024 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发性增长,为精密减速机的市场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张跃明:人形机器人现在市场热度比较高,但还没有真正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量级不够,对减速机的需求量不大。我个人认为,未来部分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可能会选择自行研制减速机,贴合产品要求。但这个行业目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硬氪:当人形机器人达到什么量级的时候,对应的精密减速机市场会有较大变化?
刘泽鹏:当前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量很大,因此才有了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的市场。当人形机器人的年产量达到10万台时,对应的精密减速机市场才会迎来显著变化。
硬氪:近期有什么融资动向吗?
刘泽鹏:智同科技正准备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
硬氪:2025 年智同科技有什么新的产品动向可以透露一下吗?
张跃明:今年我们会继续加大RV减速机产能,并推进新品的研发。在机器人传动方面,围绕着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探索更新的传动形式,希望实现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传动形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