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
然而,硬件行业一直讲究边际效应,出货量是利润的基础。想要在供应链有话语权,Nothing必须更有野心。
2024年,Nothing做出了很多尝试,最明显的就是下探价格。2024年3月,Nothing推出了面向中端市场的Nothing Phone(2a),但这款定价2000元以上的手机,配置因为无法和同期同价位安卓机对垒,遭遇了一些诟病。说到底,中端市场的用户的需求就是性价比,他们不会单为设计溢价买单。4个月后,Nothing子品牌发布了首款千元机CMF Phone 1,也是Nothing当时最便宜的机型。在同类价格手机中,CMF Phone 1 在配置中规中矩的前提下,因为独特的设计元素,3小时预定量破了10万,拿下了还不错的首秀成绩。
Nothing在一年中推出了3款中低端机,也可以看到它的紧迫感。在当下硬件公司都盯着“出海”时,Nothing进入国内市场其实有些冒险,但也是它们不得不迈出的一步。无论如何,国内对Nothing来说仍然是个增量市场。
而Nothing的节奏显然不会太冒进。其实2023年,Nothing已经在国内销售耳机等产品,不过相当低调。它们没有高举高打地推进所有产品,而是先以耳机、穿戴等小型产品试水。至于最关键的手机产品,因为在中国有独立的生态体系和盈利模式,其实并不适合一个资金有限的创业公司。Nothing在闭门会上也直言,自己目前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不过,中国是一个层次丰富的大市场,有个性的品牌总会找到生存之道。正因为广阔,这个市场也相当复杂。Nothing的团队习惯海外市场打法,而这些经验很难在中国复用。尤其是近几年消费市场已经发生转折,甚至戴森这样以设计见长的中产品牌,也败于珠三角的平价学徒,线上销售份额从30%跌到个位数。2025年,Nothing面临的国内市场会比它刚成立时的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