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退休教师每月5600元工资,却坚持拾荒15年。谁料。2015年,老人因车祸意外去世,女儿整理他的遗物时,才终于揭开父亲隐藏多年的拾荒秘密……
去世的老人名叫韦思浩,年轻时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1958年,韦思浩以所有科目全优的成绩,从当时的浙江书院中文系毕业,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3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孜孜不倦,为国家培养出不计其数的人才。
因为妻子早逝,他独自一人将3个女儿培养长大,分别嫁到了外地。
1999年,韦思浩退休了,每月工资5600元,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了。
本以为他会过上悠闲的养老生活,谁知,他却不按“套路”出牌……
女儿都在外地成家立业,无法在身边照顾他,于是提出把他接过去一起生活,他却坚持要一个人居住,还说一个人生活无拘无束。
女儿们拗不过他,只得顺着他:“好吧,你年纪大了,送你一部手机,联系方便!”
韦思浩又摇摇头:“不需要,有事情我会用公用电话打给你们!”
女儿们感觉父亲似乎故意躲着她们,就决定回家看看。
谁知,等了整整一天,都不见父亲人影。直到夜幕降临,才看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只见父亲肩上扛着一根竹竿,上面挑着两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慢悠悠地走回来了。
女儿们赶紧迎上去:“爸,您一天都不在家,这是去哪了?”
韦思浩看见女儿,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哦,没事,就是出去散散步。”
“散步?您背着两个大口袋做什么?”小女儿眼疾手快,翻开袋口,朝里面一瞅,竟然都是废纸片,易拉罐之类的垃圾!
“爸,您竟然去捡垃圾?”
“嗨,闲着也是闲着,随便找点事干呗!”韦思浩说得云淡风轻,女儿们却炸了锅。
没有一个子女会愿意让年迈的父亲,出门捡垃圾,何况,父亲是退休教师,工资5600元,根本不缺钱啊!
面对女儿们的反对,韦思浩嘴上答应,可女儿们一走,他第二天照旧。
就这样,韦思浩一个人过上了清贫而忙碌的退休生活。
清晨,他用一根竹竿挑上2个大编织袋出门。
晚上,忙碌一天的他,回到单位分配的小房子,打开昏暗的小灯管,从琳琅满目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时间久了,家里的书都读完了,韦思浩又迷上了图书馆。
每天早上,图书馆一开门,他就挑上拾荒的“装备”,准时前往。
为了避免弄脏书籍,他每次看书前,都会先认认真真地洗手。
洗完手,他会找一本喜爱的政史、哲学类的书籍,找个座位,卷起袖口,沉浸在书海中直至闭馆。
破旧的橘黄色夹克,掉色的运动鞋,还有脏兮兮的麻袋、竹竿。
他怪异的装扮跟书香浓郁的图书馆,格格不入。
有人建议馆长,图书馆应该拒绝这个“收破烂”的进入。
谁料,馆长却表示:图书馆面对所有人平等,自己无权阻止,接受不了的人可以离开!
2014年,一张“图书馆里的流浪汉”的照片走红网络,就这样,韦思浩成了这里的“网红”读者。
有人采访他:“作为拾荒者,为什么如此热爱阅读?”
韦思浩莞尔一笑: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一天不看我就“饿”得慌啊!
网友对这位求知若渴的“拾荒者”,纷纷点赞。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的到来,让韦思浩再也无法读书,却解开了另一个他隐藏21年的秘密……
2015年11月,杭州下了一整天的雨,街道十分湿滑。
韦思浩捡完垃圾,在过马路的时候,没有看清路况,一辆出租车疾驰而来,撞倒了他。
瞬间,韦思浩就倒在血泊之中,失去了意识,身边满是散落的垃圾。
虽然好心人很快把他送进了医院,但不久后,他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撒手人寰。
女儿正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铁盒子,打开后,她吃惊地捂住嘴巴。
铁盒子里,是一摞摞的捐款收据和感谢信。
原来,韦思浩从1994年起,就一直默默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进行捐款。
从一开始的一次三四百元,到后来的一次三四千元,数额越来越大,受捐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受捐助的孩子们,在信中表达了无限的感激,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捐款者的真实姓名。
他们在信中,称呼对方为“魏丁兆”叔叔。
除了散尽家财式地捐钱,韦思浩还签署了一份遗体捐赠申请书。
上面写到:本人去世后,自愿捐出所有能使用的Q官!
至此,韦思浩明明“不缺钱”,却坚持拾荒15年的秘密,终于解开了。
他坚持独居,既是为了子女的面子,也是为了更好的做慈善。
他的秘密曝光之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震动,大家共同组织了“众筹老人雕像”这一爱心活动。
2018年,韦思浩的雕像在杭州图书馆落成,同时展出的还有个人事迹。
勤学本科任讲师,清贫助学匿名行。这句墓志铭精准的诠释了韦思浩的一生。
他是一名拾荒者,却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因为他有高尚的精神信仰!
向韦思浩老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