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兴庆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陈柯宇
在华坪苍茫的群山之间,有一束光,穿透岁月的尘埃,打破世俗的偏见,照亮了无数颗渴望走出大山、学习知识、奔向自由的心灵。这束光,来自信仰,来自希望,来自“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以一身骨血化作的燃灯。
——题记
初识张桂梅校长,是在微博里无意中瞥见的一则关于她创建华坪女高的新闻。报道中她的坚守、奔波、努力让我泪目,她不易初心、无私奉献换来了华坪女高的成功,无数山坳坳里的女童因此改变命运,我被她的所作所为深深折服,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声色嘈杂的社会,纯直而执拗地坚持做一件事太难了。而她在报道里无数次提到她的党员身份,她的坚持全部源于她对党的信仰,又让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所以,当以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上映时,我便第一时间开启了追剧模式。这部电视剧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了张桂梅校长创建华坪女高、推动女高发展的经过,她坚韧不拔、不畏艰辛的性格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不厌其烦挨家挨户上门招生,还是巧妙解决学生及其家庭困难,或是跳着脚跟媒婆吵架、请领导吃米线滑肉、为了拉赞助化身“拎壶冲”等,无不展现了她是一个严肃负责的教育者,一个机智幽默的普通人,更是一个对学生充满深情、可以付出一切、不惜与世俗抗争的共产党员。
张桂梅校长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那是对党的忠诚,对学生的深情厚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定。一次次面对人生的分岔路口,她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那条通往大山深处,通往孩子们心灵深处的路。她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她的忠诚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每一次的抉择与坚持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信仰之路,也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无我”,是张桂梅校长身上最耀眼的标签之一。剧中有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细节,就是当她得知女高终于建成自己却不能当校长时,在楼顶唱《红梅赞》。夜幕下,她心里满是苦楚和委屈,但更多的是担忧。我想,她那时在意的并不是被人“摘桃子”,她在意的是女高今后路在何方,接任者能不能如她一般操心女高的一切。后来,她对周局的表态也不是“以退为进”,而是真的顾全大局。因为她很清楚,女高的创建不是她一人之功,为了女高好,她必须退让,作为一个党员,她必须舍得。
可以说,张桂梅校长舍弃了个人的利益与安逸,选择了往大山深处前行,选择了与孩子们相依为命,选择了以一己之力感染、带动一群教育人,与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做抗争。她的生活,几乎完全围绕着学校和学生展开,每一个日月相交的清晨与繁星闪烁的夜晚,都见证了她拳拳之心。
这种“无我”的境界,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对党的庄严承诺,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对孩子们未来的深切期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照亮人生。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看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大爱无疆。
“忘我”,是张桂梅校长对教育事业的极致追求。她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将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既当“严师”又当“慈母”。剧中,张桂梅校长对谷雨的关怀爱护从始至终没有变过,无论是从酒鬼父亲手里“赎”出谷雨,还是从派出所“救”出她,抑或是用拒绝她复学逼着她认清自我重拾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每一次“帮一程”“扶一把”,犹如扶苗、除草、施肥,为的就是让孩子能自己站起来、强起来,最后能依靠自己走出去。
她是一个在受教育权上坚持一视同仁的理想主义者,是这个时代坚持平等教育的孤勇者。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激励着学生,让她们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在她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需要更多关爱与引导的孩子。她几十年如一日住学生宿舍,把床安在离门最近的地方,只要学生有需要她能马上到;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她努力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带动一批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老师,尽心尽力为女高谋发展、为孩子们谋出路……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忘我”,什么是真正的“以身作则”,为老师们、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也为无数共产党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她培养出的学生们,如何带着她的期望与教诲,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她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与奋斗,续写着华坪女高的故事,继续照亮着山花烂漫的未来。
在山里办女高是一件很难的事,要钱、要地方、要老师、要成绩,想要解决这一道道的难题,必须有着常人不曾有的信仰、坚持和决心。张桂梅校长把“舍我”作为共产党员的核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在关键时刻、艰难困苦中,始终激情不减、苦干实干、不畏艰辛、挺膺担当。
剧中,学校因资金不足办不下去的时候,老师的辞职、学生的流失成了横亘在她面前的一道几乎迈不过的坎。张桂梅校长却说,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仅剩一个党员都能守住阵地,仅剩下的八名老师中就有六名老师是党员,她有信心了。因为经费实在紧张,他们在黑板上画了一面党旗,旁边写着入党誓词。然后所有人举起右手,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读着,读着,不禁泪流满面,最后他们抱作一团,泪流不止。在她看来,只要精神在、信仰在,阵地就在,华坪女高就散不了,孩子们就有希望。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张桂梅校长只身前往昆明,希望能找到爱心企业资助女校。她一直吃闭门羹,住着廉价的旅店,吃着便宜的豆花。她一遍遍打电话,希望能让女校再坚持一下。当卖豆花的女摊主给张桂梅校长塞了几十块钱,希望能助力女校撑住时,这个细小的动作引发了我巨大的共鸣,因为没有人不会被张桂梅校长那一双缠满膏药的粗糙的手,那苍老而布满皱纹的脸,那蹒跚而又坚定的脚步所打动,每个人都知道她的不容易,都愿意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帮她一把。也正因为她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敢,面对两难抉择时的坦然与无畏,让人动容,让人充满希望,催促着大家知难不畏难、知重更负重,主动重拾战胜一切的勇气。
而现实中,也正是靠着在党旗下宣誓的这一批老师们,靠着当地党委政府的进一步投入,靠着爱心企业和社会上无数人的关注、支持,华坪女高慢慢步入正轨,张桂梅校长实现了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梦想。
2024年/ 第255期,第579篇
往期视频回顾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嗨,朋友,你还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