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滨州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13569”办学方略,乘势而上、奋楫争先,取得一系列骄人成绩。为展示学校改革发展成就,总结工作经验,坚定师生医护员工干事创业的信心,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十大新闻事件”评选活动。
候选新闻事件
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学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山东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校党委书记孙祥军作宣讲报告,系统讲解阐释全会精神,对做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提出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个人自学、现场教学、辅导报告等形式,扎实开展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抓好学习培训,举办专题干部学习班、学生骨干培训班,广泛开展宣讲阐释,推进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产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不断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02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2024年,学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开展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集中学习、警示教育、专题党课、“滨医医廉体”建设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研究制定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措施,持续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相关做法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03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4年,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校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19次,专题研究部署高质量发展工作46项,明确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34项,开展“当先锋、作表率”活动450余次,成立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推进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底到位。山东省教育厅对学校更名大学事项予以公示。统筹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成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单位。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高质量发展强担当”省级榜样、“表现突出的第五轮第一书记”、“表现突出的驻县(市、区)省派工作队”等称号。在山东省高校主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经验交流活动中作典型发言,工作经验获省教育厅发文推广。学校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有力、行稳致远。
04
中国残联点赞学校残疾人高等教育
2024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程凯来校调研,对学校残疾人高等教育近40年的办学成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广大残疾人学子寄予厚望。举行“共享芬芳 共铸美好”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音乐舞蹈诗《我的梦》滨医专场演出,滨医学子应邀参加演出。学校首次承担全国残疾人单考单招联合考试,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韩咏梅、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同志来校调研,对学校“残健融合、教康结合”残疾人人才培养成就高度赞扬。
05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
2024年,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为做好新时期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方向、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学校获评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山东本科高校最具行业影响力奖。赓续滨医精神,创新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更新校园导视系统、宣传画册和宣传片,构建起以校史馆为主要平台,图书馆、生命科学馆、残疾人教育与康复展厅等为特色支撑,“一院一品”为品牌延展的“1+3+N”校园文化场馆矩阵,探索新时代校园文化场馆育人新范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进行专门报道。讲好滨医故事,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学校发展成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瞭望、《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山东新闻联播、《大众日报》等权威主流媒体报道,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06
思想政治工作迸发新活力
2024年,学校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获批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推进“医路阳光”心理育人工程建设。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人数创历史新高,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红石榴’岗位”称号。召开共青团滨州医学院第六次代表大会,连续五年获山东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优秀等次。“E梦园”综合服务平台获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最受同学欢迎项目、优秀项目,“熠韶华”社团入选“山东省高校活力社团 TOP100”,“心手相应 声声不息”志愿服务队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4年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活动戏剧专项一等奖,“健康小屋”试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
07
教育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
2024年,学校召开第九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作出全面部署。修订202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评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及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7个。22个专业上榜“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占比达71%,护理学专业获评A等级,临床医学、药学等11个专业获评B+等级。推进专业认证工作,迎接教育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通过WP国际认证,成为全国第七所通过WP认证的高校。新增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与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影像产业学院,与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纬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智中医药产业学院。获批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获山东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二等奖3项,第四届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第三届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第五届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00余项。
08
学科建设工作实现新跃升
2024年,学校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主线,巩固优势,彰显特色,学科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获批口腔医学、公共管理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ESI全球排名持续提升,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最新排名2.62‰;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最新排名5.68‰;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最新排名8.43‰。在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中,临床医学获批A等级,药学(临床药学方向)获批B等级。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进入软科2024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
09
科技创新工作彰显新作为
2024年,学校成功牵头获批“山东省复杂医学智能与衰老重点实验室”,实现历史性突破。获批国家级项目25项。获批山东省教育厅青创团队计划项目5项,“山东省卫生健康科创团队”青年科创团队项目4项。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名单。学校3项成果和1人进入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人选和项目公示,其中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3位)。获2024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24年度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2024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2项,14项科研成果获2024年度山东省医学科技奖。发表SCI、SSCI、CSSCI等高水平论文1200余篇。获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智库成果1项,被省社科联采用为上报舆情信息智库成果1项。立项横向科研项目131项,其中重大横向项目3项。科技成果转化13项。举办2024校企融合创新发展大会,成立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
10
人力资源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4年,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烟台市“一事一议”人才项目到账经费3850万元;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1人,获批海外博士后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新增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青年专家各1人,入选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新增齐鲁扁仓系列人才6人;成功举办首届“胶东医药博士论坛”及系列集中专场招聘会,招聘博士后(博士)101人。教师培养培训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发展中心获首批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双轨道、三协同、四阶梯”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举办全国高校教师发展共同体高质量建设论坛,承办山东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文科组思政组复赛及山东省高校教师省级示范培训。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巩固“五大工程”,评选师德标兵先进集体和个人,2人分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11
综合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2024年,学校坚持完善综合治理体系,持续释放办学活力。结合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完成全校制度汇编。加快实施《服务和融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美丽校园建设,高标准升级改造图书馆、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获“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高校绿化与景观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完善各校区办学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完成校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校区土地证办理和校舍建筑不动产登记,产教融合科创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启动,牟平科教园区项目有序推进。财务风险排查整治及财务治理任务落实成效显著,在全省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获批山东省教育评价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版权工作站、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荣获“烟台市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烟台市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称号。2人分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
12
对外开放办学全面起势
2024年,学校不断扩大优质“朋友圈”。与南丹麦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入“中阿10+10合作计划”、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中丹国际产业园,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合作平台理事换届,加入烟台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联盟。抢抓机遇积极申报,与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签署中外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申报应用心理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建心理健康与康复研究中心。探索学校对外开放办学新方向,开展“滨州医学院中医药出海”系列中医药交流中心建设,与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签署共建中医药交流中心协议并揭牌,赴马来西亚访问期间共同为“滨州医学院-拉曼大学中医特色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并签署交换生协议,依托基地合作举办首期“岐黄大讲堂”,开启学校海外办学新篇章。
13
合作发展工作稳步开拓
2024年,学校全面扩大对外合作,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烟台市药检中心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成立山东省药物警戒数据科学研究实践基地、烟台药物警戒研究院。与烟台市奇山医院共建滨州医学院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烟台理工学院、青岛海关、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入合作,助力地方发展。组织申报2024年度校地融合项目并获批2项。成立云南、聊城、威海、泰安校友会,完成学校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换届。筹集校友、爱心企业、社会人士现金捐赠取得进展。
14
附属医院建设佳绩频传
2024年,滨州附院获批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肺损伤与修复、芯片与肿瘤诊疗医工结合重点实验室,与山东大学联合获批山东省精神障碍机制与智慧防治重点实验室。滨州附院的大血管外科和烟台附院的语言康复专科获批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烟台附院和附属烟台山医院的麻醉科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滨州附院的口腔内科学、核医学科和烟台附院的运动医学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烟台附院获批山东省精准诊疗装备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山东省医药卫生运动损伤与康复重点实验室。附属烟台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东院区启用。附属中医医院推拿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顺利完成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检查。
15
医疗援外影响愈加深广
2024年,滨州附院派出3名队员参加援坦桑尼亚第27批中国医疗队,医院在山东省卫健委援基里巴斯中国医疗队回国总结会上作工作汇报和典型发言,张勇同志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发现榜样”,援外事迹被中央广播电视台专题报道。烟台附院整建制派出山东省第4批援基里巴斯中国医疗队,前往受援国开展为期372天的医疗援助任务。中国驻基里巴斯使馆发来新春贺信,对烟台附院在中国驻基里巴斯使馆支持推动中基各领域务实合作、践行“外交为民”工作表示感谢。王占青同志荣获“基里巴斯共和国卫生勋章”。《中国教育报》报道学校医生携仁心妙术远赴重洋,以实际行动在中国与异国之间架起援外医疗“彩虹桥”的事迹。
投票说明
投票方式
投票入口
推荐 阅读
/ 小蜜蜂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
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刘 芳
责任编辑:董晓彤 姜旭妍
助理编辑:耿沅泽 刘亚君 徐文君 叶 婷
版式设计:吴煜香 陈语馨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