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人生如刀锋,锐利而脆弱,钱只是不求人的工具,不必四处追寻幸福,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文化   2024-11-06 12:00   黑龙江  
《刀锋》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豆瓣9.0分,9万+的评价这部出版于1944年的小说堪称毛姆作品中的经典这作。
毛姆一贯主张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不写他不熟悉的人或事物。他说任何有理智、有头脑的作家都应写自己的经历,因为唯有写自己的经历时,他才最具有权威性。
《刀锋》写于毛姆旅居美国的1944年,当时已是七十岁高龄。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依然采用他所熟悉的第一人称叙事,是毛姆唯一一部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叙述者的小说。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战之后,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因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茫,而去远方寻求生命意义的故事。他通过阅读、旅行以及体验各种不同的工作来探索自我,最终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回到了平凡的生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归属。
《刀锋》描绘了一战以后世界的生活百态,从美国、欧洲到印度,从城市到海滨,从乡村到煤矿,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一组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铺面而来,让人大开眼界。

1
人生如刀锋,既锐利又脆弱。
拉里以空军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拉里回到美国,发现自己的路已被亲朋好友铺好了。
拉里好友格雷的父亲是一名企业家,很器重拉里,主动向拉里伸出了橄榄枝。
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贝尔和叔叔艾略特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当时美国的经济正值上升阶段,拉里只要沿着这条路稳步向前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叔叔艾略特还告诉他,只有赚钱的门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想办法跻身上流社交圈。
拉里对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之路不感兴趣。因为好友在战场上因救他而牺牲,他对生活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理解。他要到世界各地去看看,以寻求生命的真正的意义此时拉里的人生展现了刀锋锐利的一面,与世俗的生活和所谓成功做坚决的切割。
他的决定让女友伊莎贝尔感到不能理解,她决定给他两年时间,等他回心转意。
两年后,拉里依然没有改变四处游历的想法,但他决定向伊莎贝尔求婚,希望说服伊莎贝尔和他一起周游世界。
但是,在持有传统观念的富家女伊莎贝尔看来,拉里每年区区3000法郎的固定收入,根本不足以养家,要孩子。用来周游世界更是不可想象。
拉里的爱情恰如刀锋脆弱的一面,在现实的重击下,轻易就折断了。两人虽然彼此相爱,但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让他们无法生活一起

2
钱能够给我带来世上最最宝贵的东西—不求人
钱仅仅是一种工具,当钱的数量已经达到不必为讨生活而求人的时候,钱对一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
“我们应把现有的财富视为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并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拉里捐赠了父亲留下的大部分遗产,只留下一小部分钱作为自己旅行的初始资金,这些钱刚好能够维持他的精神自由。
里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想承担额外的钱带来的额外负担,他生活的目标也不是追求生活的享乐,而只想通过不断的旅行和精神上的求索,探求人生的真正意义。
他每日的生活极为简单,看书、长距离散步、湖上荡舟和冥思,有时候也做一些临时性工作换取一点儿谋生所需要的经费。
对于拉里来说,精神追求远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把钱看得轻,生活就会非常轻松,反之,生活会无比沉重。
3
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却往往忽略了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在《刀锋》中,拉里四处追寻幸福,经历丰富,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认识不同的人,但最终还是回到美国做了一名普通人。
四处奔走,最后却隐入凡尘,他的幸福与世俗中的幸福标准格格不入,然而他所获得的却是人世间真正的幸福,即只遵从于自己内心感受的幸福。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幸福是无形的。财富、地位、名望、他人的认可,乃至远方的诗意只是幸福的某种形式,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幸福。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是谁,你在做什么,而只取决于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津恩《正念生活的艺术》中说:
“幸福不是你将来某时才会达到的某种状态,它是你如何活在此刻的方式。”
幸福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它就在此时此地,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怎么看待现有的生活。
我们可以像拉里一样,四处游历再回归普通生活以探求自己真正需要的幸福,也完全可以通过降低欲望的方式,把注意力放在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上,将司空见惯的小确幸直接升级为幸福的体验。幸福只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和感受,与他人和这个世界无关。

名著小屋
听名著,读名著,品名著,留住美好的流金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