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之河到机遇之海,温江产业跃升的进阶之旅

财富   2025-02-07 21:19   四川  


岁回律转,寒尽春生。

春节假期刚结束,蓉城大地已吹响奋进的号角。


温江城市景观
位于成都正西的温江,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处处都是项目落地开工、企业复产稳产的火热景象。


雪山映衬之下,公园城市的生态魅力与产业园区的经济活力共同塑造了“幸福温江 美好之城”的颜值气场。


01


温江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是古蜀鱼凫文明发祥地、都江堰水利工程首灌之区,因雪山之水至此始温而得名,素有“金温江”的美誉,是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连续5年获评区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5年“温江新春第一会”现场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温江各级各部门集体誓师,召开聚力“七个一批”推进“立园满园”攻坚大会,吹响“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冲锋号角。


会上,印发了《成都市温江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温江区2025年聚力“七个一批”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方案》,有目标有指标,有任务有项目,有分工有协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合力推动“战区”发展量质齐升、经济发展向上向好。一张张任务清单、一个个奋斗目标,昭示着温江超常的决心与拼劲。

实际上,在本次“新春第一会”召开之前,温江早就已经开启了2025年开年系列“冲刺”行动——1月3日,召开2025招商大会,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78亿元;紧接着派出多批招商团队,先后前往北京、山东、合肥等地开展多场招商活动;1月中旬,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温江借势签约项目、推介产业、拜访企业······铆足干劲全力冲刺“开门红”。

温江鲁家滩湿地公园
提起温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生态和宜居。但健康才是温江的王牌,生物医药是温江的地标产业。


2015年,瞄准大健康产业的广阔蓝海,温江请来国际顶尖咨询机构麦肯锡,研究编制成都医学城战略规划,提出“以医学为基础、医药为工具、医疗为目的”的发展方向,在全国率先探索“三医融合”特色发展之路,也开启了十年磨一剑,专注深耕的奋斗历程。


2018年,正耕耘在“三医融合”赛道的温江迎来了里程碑事件——成功引入全球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巨头药明康德,落户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园。


药明康德是一家链主企业,由此吸引了很多上下游企业聚集,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药物筛选、化学合成、生物测试等,从而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美国畅销书《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不能把产业理解为一座座山组成的高原,产业链也不真的是“一条链”线性结构。无论是产业还是产业链,它更接近藤蔓纵横的雨林,是一个四通八达、不同节点相互影响的网状结构。


这意味着产业的培育,很难依靠单点突破,而是无数公司、产业集群和创新网络整体突围。


同样,温江的生物医药产业不是“单兵作战”,靠的是“集群成链”:以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为代表的ADC企业;以远大医药、通瑞生物为代表的R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企业;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为代表的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毗邻而居、彼此赋能、共同繁荣。正因如此,温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告显示,2024年获批上市的40款国产1类创新药中,成都占据6席,其中4款来自温江,占比高达三分之二。


温江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场景
不久前,位于温江的科伦博泰展厅内,芦康沙妥珠单抗上市的宣传牌,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款新药是首个国产TROP2 ADC药物(TROP2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除此之外,去年以来,温江高新区好消息频传——百裕制药与诺华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四川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公司研发的苯磺酸克利加巴林和考格列汀两款创新药相继上市······


仅生物医药一个产业,就聚集医药健康企业600余家,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灿若繁星的中小企业,各具神态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背后是温江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情怀与远见。


大部分位于温带的中国,热带雨林很少。但在中国,有一种常见的地理形态酷似热带雨林,那就是河网。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成都平原,每一条河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交织,时而汇流、时而分叉。


而现代产业体系,就像河网。产业与产业不是平行线,它们也会相互融合,形成交叉领域的新兴产业。就像河网中的水系,汇流与分叉后,可以滋润更广阔的土地。


温江也利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这种“河网”特性,基于生物医药这一地标产业的优势,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近年来,核医疗产业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逐渐受到全球关注。温江再次前瞻布局,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核药产业园区,已聚集远大医药、通瑞生物等3个甲级环评项目、辐联医药等10余个乙级项目,在研核药近40款。


产业“河网”的想象力远没有结束。


去年年初,国办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银发经济,因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来,但又不局限于养老,而与备老、文娱、医疗、康养、抗衰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具有扩大消费、刺激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多重效应。


温江以敏锐的产业辨析和发展感知,先手抢占银发经济赛道,依托医药健康产业成链成势、绿色食品产业基础扎实、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等优势条件,聚焦成都综合性银发经济核心区的目标使命,打造银发经济孵化器,组建银发经济产业联盟,提速建设银发经济智能制造区、品质消费区、康养服务区,争当银发经济“全科选手”“领跑旗手”。


江河在流淌与变化,而温江也持续用一以贯之的智慧与远见,不断布局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锚定奋力打造西部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西部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和西部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高地目标,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总牵引,加快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产业的“河网”不断壮大,润泽远方。

02

地处岷江上游,在水一方的温江对于河流与河网,天生有一种深刻的理解。


温江坐拥天府之国的上风上水处,地势一马平川,域内四河穿流、六水成带、千渠纵横。


农业文明时代,水串联出温江独特的城市面貌,也成为发展主轴。进入工商业文明后,空间依旧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无形之手”。


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提出著名的“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不仅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经济和社会的产物。空间不仅能使用,反过来也能生产。


“空间生产理论”为城市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与产业发展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


去年10月,成都举行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成都将在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园区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空间内的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的核心是创造更多价值。根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园区经济不仅使组织、制度、技术、企业在地理上集中,而且由此产生协同效应和溢出效应,形成生产效率、交易效率、组织优化和产品差异化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在温江召开的聚力“七个一批”推进“立园满园”攻坚大会上,“四大战区”及有关部门围绕目标任务作表态发言。


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大战区”指的是温江高新区、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江区现代服务业战区、温江区电子科大科创谷,这一经济地理的系统重构,也是温江努力实现“特色立园”“企业满园”的创新探索。


温江“四大战区”的选择十分考究、定位也清晰明确。


温江高新区、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前者的首要任务是工业兴区、制造强区,聚焦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主攻方向,打造西部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西部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和西部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后者主要瞄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科技服务、农商文旅体融合、花卉园艺方向,建设西部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温江区电子科大科创谷、温江区现代服务业战区的空间布局更加意味深长。


电子科大科创谷瞄准未来,锚定“成电系、健康源、芯未来”发展定位,旨在加快培育和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增长极。今年广东的“新春第一会”,关注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的产业变革,并将人工智能视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世界工厂”东莞更是将人工智能写进了今年的全市一号文件。


电子科大科创谷
眼下的电子科大科创谷围绕“企业满园”靶向招引,已聚集四川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中科源码服务机器人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健康大数据基地,以及默克光电、领航未来、一联科技等一批创新平台和科创企业。


现代服务业战区的目标则是加快促进现代商务、商贸服务、文体旅游、银发经济等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以赴稳住消费存量、拓展消费增量,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生态活力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向心城市》一书中指出:随着未来制造业与服务业高度融合的趋势,消费即生产会越来越被更多人所接受。创新离不开人与人不断交流新的想法。城市中的多元化场景,以咖啡馆为代表的第三空间会方便人们差异化信息的碰撞。西雅图是美国重要的科技城市,也是星巴克的发源地,这不是偶然。


“四大战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1月以来,温江“四大战区”火力全开“拼项目”,处处涌动着“开年即开跑”的建设热潮。


步履不停,春山可望。随着“四大战区”对空间的重构,更多产业动能也将被激活,温江也在为成都市“立园满园”贡献自己的方案,实现“立园满园”,繁花一片。


03


深居腹地的温江,渴望拥抱大海。


历史上的金温江,因水而兴。新时代的金温江,一条条产业之河,交织成一张“产业的河网”,最终汇聚成一片希望之海。说到底,海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更是孕育希望成就梦想的沃土,每个逐梦者都可以奏响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


纵使深处内陆,也要打造一片机遇之海,温江的选择是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一流的营商环境有助于各种要素资源加速聚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上海不断升级打法,目前已经升级到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杭州的“全过程减负”与成都市的“进解优促”异曲同工。


温江“四度营城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温江用“四度营城”的理念成功打造了“温江效率”营商名片,围绕“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探索出了园区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机制,不断优化涉企事项“预约上门”“定时定点”服务、就近帮办代办等模式,推动144项涉企高频政务服务前移到企业“厂门口”。这些举措,无疑都是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效率的重要抓手。


营商环境同样关乎“立园满园”。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特色要“立得住”“站得稳”,离不开企业“满园”的坚实支撑。“企业满园”,并非简单在空间和数量上填满,而是要让入驻企业高效运营、满产达效、长久发展,成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此,温江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完善网格化惠企服务网络,及时协调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就在前不久,位于温江的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急需提升产能,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厂房,快到手的订单就差“临门一脚”,温江助企服务专班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及时找到过渡厂房,解了燃眉之急。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温江还关照到了很多小细节。比如推出了数字名片,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不仅可以一键查看各项惠企政策,还有智能小助手“小温”针对企业发展中融资难、创新突破难、市场拓展难等难点堵点,提供定向服务。


除了政策,温江也积极搭平台。温江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立,将研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建立健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服务体系,搭建校企、银企、产业链、供需对接等各类平台,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


虽地处西部腹地,但温江从来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以海一样的开放思维,全面对标东部发达地区。为了以营商环境重塑区域竞争力,甚至比很多沿海地区做得更多、更细、更深。


温江的努力,收获了企业的好评。“温江有沿海城市的感觉”,成为很多企业家不约而同的赞许。


为了营造机遇之海,温江开启了一系列改革。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产业、园区、基层治理和人才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赋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刚刚过去的2024年,温江抓项目、拼经济,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已经开启的2025年,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温江就以昂扬的态势吹响了“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冲锋号角。

春风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当希望之光与奋进之力涌流“金温江”,这座城市终将成为一片产业之海与机遇之海。


(图片来源:温江区提供)
文/肖遥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