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爆发是偶然吗?

财富   2025-02-07 23:56   四川  

图片

今年以来,从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到“杭州六小龙”,杭州仿佛一夜爆发,走上AI时代的风口浪尖。

2月5日,杭州召开“新春第一会”,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说,杭州“科技创新”在这个春节频频刷屏,“创新正在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

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DeepSeek 诞生在杭州,而不是北京、上海、深圳,或其他城市?

杭州的爆发是偶然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早在2021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去年3月,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杭州又进一步明确,要努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拿到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

从这个角度来说,杭州的求索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

图片“硬核”崛起


春节前夕,AI应用DeepSeek登顶多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榜第一名,引发全球关注,被戏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

DeepSeek成立不到两年,但其R1模型在推理和数学任务上表现卓越,与ChatGPT-4o相当。但DeepSeek的训练成本远低于ChatGPT,这是其走红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在DeepSeek之前,杭州科技企业就已不断出圈。

1个多月前,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国外社交媒体发文,点赞杭州企业云深处科技出品的机器人在新加坡电力隧道进行巡检。这是中国机器人走进海外电力系统的“第一单”。

与此同时,宇树科技发布的机器狗翻山、涉水、跳高和负重载人的演示视频,被马斯克转发后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之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扭上了赛博秧歌,让更多人认识这家来自杭州的企业。

时间再往前,去年夏天,中国首部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在全球游戏界掀起浪潮。截至2024年11月,该游戏总收入已超过11亿美元。这款游戏的制作方游戏科学,也是一家杭州公司。

此外,强脑科技是全球少数几家脑机接口企业,群核科技拥有全球最大的室内场景认知数据集,可供具身机器人学习。

上述六家企业,组成了“杭州六小龙”。火石创造产业数据通数据显示,“六小龙”企业聚焦机器人、AI、元宇宙、脑科学等前沿领域,与阿里、网易等上一代互联网企业的电商、软件服务形成差异化。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冯雷指出,上一代互联网巨头更多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而“杭州六小龙”是在技术驱动下,向更底层、更基础的科技领域进军。

一家企业的出现可能只是偶然,接二连三涌现多家有影响力的企业,说明杭州的实力不容小觑。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在中国人工智能城市评估排行榜中,杭州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

图片来源:《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实际上,杭州不仅有“六小龙”,还有很多独角兽企业。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杭州共有24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持平。

这些独角兽企业,大多集中在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领域的灵伴科技,云计算领域的数梦工场等。

冯雷认为,杭州正处于科技“爆发”的关键阶段,从“电商之都”向“硬科技之都”转型。“全球科技竞争焦点转移,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量子计算等成为国际竞争新高地,杭州企业正通过‘硬核创新’抢占话语权。”

图片浙大效应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杭州可以做到?外界讨论较多的是杭州的创新生态、政策布局、营商环境等因素,除此之外,浙江大学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全国最早研究AI的大学之一,浙大为杭州的AI生态提供了大量人才,“杭州六小龙”中,就有三家出自浙大系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DeepSeek,其创始人梁文锋本是广东人,高中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最终在杭州创立DeepSeek。

此外,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和陈航都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和李超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朱秋国后来还成为浙大副教授。据《浙江日报》报道,云深处科技员工中,有一半是浙大校友。

城市进化论梳理发现,还有不少杭州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毕业于浙大,包括盘石股份的田宁、灵伴科技的祝铭明、连连科技的章征宇、趣链科技的李伟、摸象科技的高鹏、整数智能的林群书等。

致力于投资浙江大学师生校友创业的投资机构“藕舫天使”,盘点了2024年浙大系公司的融资情况,去年共有70余家浙大系企业融资超100亿元,其中包括27家人工智能企业,这当中不少位于杭州。

这些成果与浙江大学强大的AI专业不无关系。早在1978年浙大创建计算机系时,就将“研究人工智能理论、设计新型计算机”列为建设方案第一条,同年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浙大AI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IT桔子统计,截至2024年9月,中国已公布教育背景的AI创业公司高管中,有102位毕业于浙江大学,仅次于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

值得注意的是,浙大极其重视创新实践和成果转化,在杭州建设了多个科创中心落地研究成果。就在今年1月,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全面建成,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同步启用,计划打造成集科研、创投、产业于一体的创新转化平台。

实际上,早在2004年,浙大官网就发布要“打造中国的斯坦福”的文章。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融合和创新创业生态,深度影响了硅谷的发展。现在,浙大似乎正在以相似的方式影响杭州。

不仅有浙大,2017年,浙江省、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共同举办的之江实验室在杭州成立,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两大领域。2018年,西湖大学获批成立,目标是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月5日,姚高员特别谈到,“杭州要以长期主义的坚韧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超常之举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以全球视野聚焦战略科技人才、以非常之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图片漫漫求索


今年1月,《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印发,计划优先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快速成长,积极谋划布局前沿领域产业。

杭州计划,到2026年底,培育建成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10个左右,打造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左右,攻关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100个左右。

正全速前进的杭州,同样面临挑战。

冯雷认为,虽然目前杭州的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产业发展较好,但仍需解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海外市场准入标准等问题;部分新兴产业(如元宇宙)仍处碎片化阶段,需强化跨领域协作。

另外,冯雷还提到,虽然杭州有浙大等顶尖高校,但也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缺乏顶尖AI科学家、复合型工程师,部分企业依赖高薪抢人,可持续性存疑。

他建议,杭州应强化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如量子计算实验室)建设,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卡脖子”技术攻关联盟;同时,优化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探索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长期留人机制。

关于杭州未来的前景和挑战,城市进化论同样问了DeepSeek,在给出逐点分析后,DeepSeek总结到:

“杭州的科技产业已从‘单极突破’(电商)向‘多极共生’(数字经济+硬科技)转型,未来若能解决人才、核心技术、区域均衡等挑战,有望成为长三角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高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市场化活力,避免路径依赖;在政策设计中平衡效率与公平;通过开放合作弥补基础科研短板。若能实现这些,杭州或将成为中国科技产业‘软硬融合’的标杆城市。”

记者|唐俊

编辑|孙志成 刘艳美 杜波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自视觉中国

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推荐阅读↓
奥迪宣布:不改了!
马斯克遭“阻击”!“政府效率部”被禁止访问美国财政部支付数据!重要员工辞职,美媒称其“涉嫌发表种族主义言论”
收10万元致主犯重罪轻判!落马法官自创“量刑原则”:“送了钱的减刑尺度肯定大些”

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