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新能源市场被频繁地与“低价”、“内卷”和“淘汰”等词汇联系在一起。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之间在技术、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争夺愈发激烈,仅依靠国内市场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出海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谋求生存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厂,比亚迪在巴西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并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电池组装厂。光伏企业前瞻性布局东南亚产能,已陆续实现了硅片 - 电池 - 组件一体化产能布局,并打通了绕道东南亚出口美国的绿色通道。东南亚地区已拥有 59.8GW 光伏电池产能和 90.6GW 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 9%-10%。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电池、组件产能均超过 50GW,硅片产能达到 26GW。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头部企业在东南亚配置有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这六字言论的含金量仍在上升,在新能源行业亦是如此。
中国新能源技术出海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和战略的需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如江苏省商务厅按照省市联动、集中资源、错位扶持公开公正原则,制定了《江苏省商务厅2025年贸易促进计划》,其中就囊括了13个境外新能源行业展会。
中国新能源企业需汲取宝贵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和全球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出海战略。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广阔舞台上脱颖而出,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