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架战机被大火吞噬!80000吨航母被炸出7个大洞,134人不幸丧生

文摘   2025-02-05 16:43   河北  

文|崇夏

江河浩渺情无尽,万里河山赤子牵。

在全球海洋的舞台上,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向来是威风凛凛的主角,是其国力强盛的醒目招牌。光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惨痛过往。「就如曾经的“福莱斯特号”航母,它承载着美国海军的雄心壮志驶向战场,却遭遇灭顶之灾。」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噩梦?又给航母发展之路留下了哪些沉重的警示?美国海军能否真正驯服这海上巨兽的“暴脾气”?

回溯至20世纪中期,美国在航母领域一马当先,“福莱斯特号”航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1955年10月服役的它,排水量达8万吨,能搭载80架舰载机,凭借先进设计与超强战力,堪称美国海军的掌上明珠,引领着海军航空的风尚。它开创性地采用大甲板空间、高效弹药装载系统,旨在拓展作战半径、强化火力,让美国海军能在远洋纵横驰骋。

1967年7月,“福莱斯特号”奔赴越南海域作战。谁能料到,一场大祸从天而降。一架F-4战机的航空火箭弹保险栓竟被海风吹落,火箭弹失控射出,瞬间击中旁边A-4攻击机的油箱,刹那间,甲板化为火海,火势如恶魔般肆虐,吞噬着战机与军械库。

这场灾难造成的损失惨不忍睹,「64架舰载机灰飞烟灭,134名士兵魂断大海,161人重伤,经济损失高达7200万美元。“福莱斯特号”遍体鳞伤,只能狼狈返美大修,短期内告别战场。」 祸不单行,1969年“企业号”航母执行任务时,同样因燃油、弹药管理不善引发严重火灾,15架舰载机报废,372人伤亡。

  • 「“设计缺陷的隐患”」:为追求强大战力,美国航母过度集中存储燃油与弹药,如“福莱斯特号”虽创新设计却埋下祸根。以一些老旧建筑为例,起初为节省空间违规搭建,最终在灾难面前不堪一击。若一味追求战力忽视设计隐患,航母还能安全航行吗?舰上官兵生命如何保障?

  • 「“安全管理的疏漏”」:航母操作流程复杂,可人员安全培训却常不到位。像“福莱斯特号”事故,火箭弹保险栓轻易被吹落,反映出日常检查维护敷衍。对比严谨的民航业,任何小疏忽都可能酿大祸。若安全管理松散,航母在战时如何应对危机?损失岂不是不可估量?
  • 「“作战压力的催化”」:战时高强度任务下,航母官兵身心俱疲,易忙中出错。“福莱斯特号”事发时甲板忙碌,人员在疲惫与紧张下,对风险敏感度降低。如长途货车司机疲劳驾驶,事故风险大增。若不缓解作战压力,航母频发事故,海军战斗力如何维系?

美国航母事故频发,为全球海军敲响警钟。设计、管理、作战压力等问题相互交织,让这些海上巨擘险象环生。美国海军痛定思痛后的改进值得借鉴,国际海军界更应以此为戒。「航母发展需平衡战力与安全,精细设计、严格管理、合理减压,否则,类似悲剧将反复上演,吞噬无数生命,损耗巨额财富,让海洋沦为灾难深渊。」

信息源引自:
百度百科:《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

时局戎评
谈谈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