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崇夏
江河浩渺情无尽,万里河山赤子牵。
近日,一则消息震惊国际社会:「也门胡塞武装宣称用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国防部,而以色列则称成功拦截。」 与此同时,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分三阶段执行,看似为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和平希望。但在这一系列复杂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东地区真能就此迎来和平吗?
也门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备受瞩目。「在短短12小时内,他们连续三次发射弹道导弹,目标直指以色列国防部大楼,还扬言派出自杀式无人机、发射巡航导弹。」 胡塞武装亮出 “巴勒斯坦 - 2” 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声称突破以色列防空网,然而最终袭击失败。
而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看似是和平的曙光。但这份协议充满不确定性。如今,「以色列安全内阁虽批准协议,但其国内政治派别分歧严重,极端右翼势力抵触,哈马斯内部也看法不一,加沙地带武装派别众多,部分激进势力不愿放下武器,这些都为协议执行埋下隐患。」
国际社会在此次事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埃及和卡塔尔积极斡旋,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为停火创造外部环境。」 美国在促使双方停火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拜登政府施压,特朗普胜选后也介入,其特使参与谈判。但美国立场摇摆不定,此前特朗普亲以倾向让巴勒斯坦缺乏信任,未来美国在协议执行中的态度充满变数。
为啥巴以和平如此艰难:
「双方信任缺失。」 哈马斯在冲突中处于劣势,停火是为了喘息,他们将人质作为筹码争取核心目标,而以色列也想利用哈马斯困境逼其释放剩余人质。在过去的冲突中,双方多次违背承诺,如今虽有协议,却难以建立信任。据相关调查,巴以民众对对方的信任度极低,这使得协议的每一步执行都可能因怀疑对方诚意而受阻。如果信任问题不解决,一旦有风吹草动,双方很可能再次陷入冲突。 「国内政治分歧。」 以色列执政党内部分裂,多名领袖反对撤军,威胁辞职,内塔尼亚胡面临巨大政治压力,这导致撤军条款执行充满变数。哈马斯内部也派系林立,对协议看法不一。国内政治的不稳定让协议难以有效推进,政府无法形成统一的决策和行动,又如何能切实落实和平协议呢? 「外部干预复杂。」 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立场摇摆,既想促成停火又亲以,这使得协议公平性和平衡性难以保证。特朗普上台后态度尚不明确,但过去的亲以倾向让巴勒斯坦担忧。缺乏有力监督执行机制,国际社会虽呼吁和平,但在实际监督执行上缺乏有效手段。外部干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协议的执行效果,让巴以和平之路更加坎坷。
未来,各方需克服信任缺失、国内政治分歧以及外部干预等重重困难,切实履行协议内容。希望这片土地能真正迎来和平,让百姓过上安宁生活,而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与持续关注。
信息源引自:
光明网——《胡塞武装称对“以色列国防部”发动导弹袭击 并击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