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友谊,跨越了60年的时光,历久弥坚。
有一颗种子,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灌溉,在非洲大地上生根发芽。
从1963年起,中国第一批援外医疗队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拉开了援非医疗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开始承担起向卢旺达派遣医疗队的任务,此后的40多年间从未间断过,到今年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已累计派出24批共计309名医务人员,诊治当地患者近百万人次,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2024年3月的卢旺达,潮湿闷热,阴雨绵绵,来自内蒙古的产科医生孙红梅刚刚下了夜班拖着疲惫的身体迈进宿舍,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Doctor孙,孩子,quickly!quickly!”放下电话,孙红梅一路狂奔。
此时卢旺达马萨卡医院产房内,有一位产妇正在等待分娩,孙红梅迈入产房的一刹那,在场人员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原来这是一位身患艾滋病的产妇,但马萨卡医院仅有一间产房,无法为她提供单独的产房生产。这里除了一次性手套和一件皮围裙外,再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然而,整个生产过程医护人员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产妇会产生大量血液、羊水等分泌物,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感染。就在孙红梅紧锣密鼓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一声声痛苦的呻吟声从产妇的口中传出,声音中充满了无助与恐惧,紧紧揪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孙红梅迅速调整思绪,这一刻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她马上准备相关耗材;做好环境和器械消毒;监测产妇各项指标;分娩正式开始!孙红梅紧紧握着产妇的手,不断为她加油鼓气,整个手术室的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产妇身上。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可爱的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母子平安!产房内一片欢呼!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紧张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喜悦和激动。孙红梅抱起了小婴儿,就在这时,小婴儿的小手抓住了孙红梅的衣角,稚嫩的啼哭,仿佛在说:“谢谢你,救了我…”这场战斗,没有硝烟;这些医生,没有铠甲,在产妇绝望的眼神中,中国医疗队临危不惧,在产房中编织起一张生命的保护网!
珍视生命,大爱无疆。这样的起死回生,这样的生命竞速,几乎填满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每一分每一秒。
2014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悄然降临——埃博拉病毒如恶魔般肆虐,以其前所未有的致命性,使整个西非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挺身而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当地进入一级卫生警戒,许多国外医疗机构纷纷撤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常教授,带着第24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跨越千山万水,毅然决然地踏上这片被绝望笼罩的土地。担心有没有?有!面对死亡没有人不害怕。责任有没有?更有!因为他们从东方而来,代表的是中国!
两年时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王振常院士和他的医疗队,面对的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面对的是无数生命的呼喊。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汗水浸透了衣背,却依然坚守在抗击埃博拉的最前线。他们不仅有效控制了病毒的蔓延,救助了生命垂危的患者,更为当地培养了16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给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医疗队成了第一支得到几内亚总统颁发共和国勋章的国际医疗队。
2023年10月20日,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宣部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今年年底,内蒙古第25批援外医疗队员也即将带着荣誉踏上征程。
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医疗队员前赴后继,他们中有的是父子接力、有的是夫妻共进、姐妹携手,甚至有50多名队员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赛音贺希格、王振常、郭璐萍、孙红梅”这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名字凝聚成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60余载援外医疗,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大爱,和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共谋幸福的初心,未来,中国将继续担当大国使命,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和平和发展书写出更加壮丽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