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主有话说
在我国南方五省(市、区)广袤的大地上,西电东送工程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电力巨龙”,它跨越山川河流,连接东西部地区,它不仅是电力传输的通道,更是一条凝聚着无数电网青年心血与梦想的逐光之路。
近日,由南网超高压公司与中国青年报社联手打造的2024年“探寻西电东送之美”主题传播活动在云南昆明、大理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12名大学生记者踏上寻美之旅,探秘西电东送工程“电力高速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美。
大学生记者实地探访昆北换流站。李惠娴/摄
从书页到山川: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跨越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 舒叶宏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怀揣着对技术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走进西电东送+寻美”的实践之旅。从在校园里学习书本上的电路图和公式,到实地考察西电东送这一国家级工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跨越。
一路上,我不仅见证了电能如何跨越千山万水,从西部能源基地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更在实地工程中体验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差异。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寻找并发现那些隐藏在庞大工程背后的美——技术的美、合作的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接下来,我将与您分享我在“走进西电东送+寻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同探索电气工程领域的无限魅力。
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昆北换流站。“昆北换流站是南方电网目前唯一一个‘双800’换流站——输送电压800千伏,送电容量800万千瓦。”昆北换流站副站长王丹向大学生记者团介绍昆北换流站以及昆柳龙工程的基本情况。在昆北换流站内部,我们参观了南方电网最大的GIS大厅。GIS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确保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与课本上描述的GIS设备相比,昆北换流站的GIS大厅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其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这里,GIS设备与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紧密相连,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运维人员只需通过电脑屏幕就能对GIS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次活动的第二站是新松换流站。“新松换流站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全站是按照九级的地震烈度来进行设防,是南方电网目前海拔最高,抗震烈度等级最强的一个换流站。”新松换流站副站长张涵向我们介绍了换流站的基本情况。在这里,我参观了被誉为“直流输电工程的心脏”的阀厅。阀厅内部,一座座整流器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与课本上所画的简单的整流器示意图有所不同,阀厅内的整流器不仅体型巨大,而且结构也十分复杂,宛如精密的机械艺术品。在工作的过程中,它们不断地发出轰鸣,那是能源转换的生动写照。看着这些整流器,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经历,从课本上简单的电路图,到如今置身于这个真实的工业环境中,亲眼看见这些巨大的整流器在眼前运转,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电气工程的魅力和价值。
随后,我们与新松换流站副站长张涵聊到一些关于自己工作的一些感想,他告诉我们:“西电东送是一个很伟大的工程,能参与其中确实是幸运的,当时自己择业时也没想那么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确实抓住了比较难得的机会。我觉得与其想很多,更重要的是干好眼前的事情。而且说句实话,整个工程的建设运维其实跟很多部门,跟很多人的努力是有关的。”听了张涵的讲述,我意识到,在电气工程领域,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实现,更是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每一项工程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都是团队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这段话也提醒我要脚踏实地,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在电气工程领域,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执行力。只有干好每一件小事,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探访新东直流0078#塔。在还未到实地参观之前,我对高电压等级的杆塔也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简化示意图和一些粗略的描述上面。当我真正地走到这些杆塔的下方时,近距离观察其构造细节,我惊讶于绝缘子串如何巧妙地隔离了高压直流电与塔体,保证了电流的安全传输;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电力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有机会采访了感动南网人物“风餐行者”颜世成。当我问颜世成是否觉得学校所学的超高压理论与现场实践存在差异;实际参加工作后,是否对所从事这一领域有更深理解时。他告诉我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种差异相对较小,因为我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也是我能够持续从事该领域工作长达九至十年的原因。目前,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依旧不减,我深感自己与西电东送事业之间是一种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关系。当初初入此行时,我们或许对超高压线路以及铁塔的具体工作并不十分了解,但凭借满腔的热情,我们较少走了弯路,逐步明确了方向。”对此。我感受到在专业学习阶段乃至即将步入职场之前,我们或许会思考所学知识与未来职场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你眼中的“西电东送”是怎样的?
文字丨舒叶宏
微信编辑丨陈宇龙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