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开疆拓土”:
是“帝国”野心还是“交易”手腕?
特朗普想要通过威胁榨出什么好处?
首先,作为一名曾经的商人、一位信奉“交易的艺术”的总统,特朗普的言论背后自然会有各种利益考量。巴拿马运河作为重要的国际航道,在2024年一年的净收入为34.53亿美元,总收入为49.86亿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同时巴拿马运河在历史上即与美国息息相关,其开通甚至巴拿马国家的独立都离不开美国的干涉和影子。而当时干涉巴拿马独立的即是以胡萝卜+大棒政策而闻名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体现了巴拿马地峡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一旦控制了此处,美国就能重新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关键节点掌握在自己手上。
而作为丹麦自治区的格陵兰岛则坐拥北极的优良地理位置,并拥有巨量的稀土矿产资源,其中无疑蕴含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近年来,北极圈各国围绕北极地区的开发而进行的博弈愈发激烈,在俄罗斯于北极地区频频布局的情况下,美国若能控制格陵兰岛,就能进一步强化自身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并强化自身在北极的战略投送能力。美军在二战时期即在格陵兰岛修建机场,一旦控制格陵兰岛,美国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和投送力将得到大幅强化并能对冲俄罗斯的地理优势。同时,通过威胁索取格陵兰岛,特朗普还能进一步以此为筹码,施压北约国家增加防务开支。无论怎么样,特朗普都能从中获取好处。
最后,加拿大这个美国的北方邻国与美国之间的纠缠可谓贯穿了整个美国独立以来的历史。从第二次独立战争中(1812年至1815年)美国与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兵戎相见,到二战后两国之间的协作,再到上世纪末《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签订和近年来因为贸易和意识形态问题的龃龉不断,加拿大可谓是美国的老对手也是美国的老朋友。而在当下两国经济关系高度关联的情况下,特朗普却威胁要将加拿大并入美国,更多的可能还是希望以此作为极限施压的筹码,逼迫加拿大在边境难民、毒品管控以及贸易逆差问题上对美国让步,从而让自己“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行动获得切实的好处,以便在第二任期留下政治遗产。
和马斯克争夺“聚光灯”
考虑自己的政治遗产
即将第二次入主白宫执政的特朗普对其第二任期的规划明显要较第一任期成熟。从其内阁成员的提名名单来看,特朗普在其外交和国防团队上偏爱任命年轻且资历较浅的成员,且这些成员之间的意见以及意识形态都不甚相同。与此相对,特朗普对于其内政团队则倾向选择成熟和稳定的人选。
由此可见,特朗普第二任期在外交和国防政策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而在内政上则更倾向于稳重。因此,特朗普近期在外交上频频发声可能也有为自身外交团队“定调”的考量。另外,近期美国国内传出关于特朗普此次胜选最大帮手马斯克是“影子总统”的言论也让特朗普感到威胁。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曾私下多次抱怨马斯克经常出现在人群之间,同时对于“马斯克总统”这一玩笑感到恼火。因此特朗普的那些“吞并”言论,显然也有与马斯克争夺公众注意力、展现自己才是真正的总统的目的。
另一方面,特朗普在此前接连抛出的“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邀请各国领导人赴美参与就职典礼”等话题遇冷后,迫切需要其他议题再把热度炒起来,塑造其“总是在赢”的媒体形象。而他最近连番出格的言论也的确使他再度置身于聚光灯之下。
最后,对于特朗普来说,必须考虑如何在第二任期留下政治遗产,与内政上以推动制造业回到美国、打击非法移民、减税为特征的特朗普主义相比,特朗普在外交上则缺乏相应的政治遗产。如果他那一系列威胁以武力吞并他国领土的“豪言”真能实现,那自然是足以撬动国际格局的政治遗产,但他自己恐怕也难以想象与丹麦、加拿大这样的北约盟国真的开战。《纽约时报》曾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刊文描述他的“交易的艺术”,先提出一个吸引眼球的要求,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然后接受一切真正切实可行的要求,并称之为胜利。最终达成的目标要远低于最初提出的。也许特朗普这次仍是在使用这种“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的套路,以“极限施压”的言论换来的利益作为其外交政治遗产的一部分,并宣称正是自己强硬的外交政策才迫使那些国家向美国“让利”。
而他近期接连激怒巴拿马、丹麦和加拿大的做法,或许也正如他在其所著的《交易的艺术》中所说的“我从来不会太过执着于一笔交易或一种策略,我会同时推进很多交易,因为大部分交易都会失败”。
END
来源|澎湃新闻,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