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东地区局势瞬息万变。起初冲突不断外溢,从巴以冲突扩大到黎以冲突,黎巴嫩真主党高层接连被杀,伊朗实施报复行动,黎以边境交火不断;年末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实现停火协议,原本被视为一线曙光,但在执行中双方都指责对方破坏协议。
最重磅的消息来自叙利亚,反对派武装12天内闪电般攻下大马士革,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逃往俄罗斯,从而终结了其家族长达54年的统治。叙利亚政权突变对中东的力量平衡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巴以冲突延宕一年多,悲观情绪不断上升,一些人认为中东“和解潮”已被冲走,特朗普的再度上台放大了这种情绪。但其实不然。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中东地区的政治态势已显现出一定稳定迹象。多国联合对抗伊朗的局面有所缓解,多个长期存在矛盾的国家之间关系开始缓和,整体局势降温。尤当黎以停火后,巴以短期停火在望,和平与发展仍是中东国家的主要追求。
01.巴以停火在望,但根本问题无解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空袭在拟议停火协议之前持续进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最近的电视讲话中说,“停火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黎巴嫩局势。”
眼下以军的重点是给加沙行动收尾,这关键取决于美国的态度。此前拜登政府多次与以色列沟通,却都无果,原因在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美国民主党的政策有分歧,且内塔尼亚胡把筹码押在特朗普身上。随着特朗普的胜选,内塔尼亚胡大概率已开始就相关停火细节与美国沟通。特朗普已对此发话,例如要求释放人质,不然美国将对哈马斯采取措施。这可谓停火的预兆。
就在12月21日,一个以色列代表团抵达埃及首都开罗,与埃及情报总局官员就加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进行讨论。此外,以色列与哈马斯的代表还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了数日的间接谈判。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如果以色列停止设置新的条件,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至于巴以最终的停火协议,我认为它不会是一份能长远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协议,可能主要围绕解救人质、实现停火等内容。其中停火时间可能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预留出后续再谈的空间。释放人质势必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不释放人质,谈判基本免谈。
停火期间,以方或将允许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巴勒斯坦方面也可能不再死咬永久停火、要求以色列撤出加沙的主张,而会留出一点妥协空间。
至于加沙地带战后的政治、安全、重建等事宜,估计会留到下一年的新一轮谈判再说。总体而言,想通过此次谈判彻底、完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并无可能。
02.特朗普或再次采取对伊强硬政策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东不会再成为其外交战略重点。与他的上一任期相比,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朗普多次表示,上台后要先解决俄乌问题,而这并非易事,会牵扯大量精力。同时,中国的情况也和当时不同,对美国形成了更大的挑战,特朗普不得不应对与中国的竞争。
不过,相较于拜登,特朗普更亲以色列,这点不会改变。拜登在很多方面与以色列存在分歧,而特朗普执政时做了诸多让以色列满意的事,比如将美国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擅自承认戈兰高地主权归以色列(戈兰高地原是叙利亚领土),还宣称有争议的定居点主权归以色列等。即便下台后,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依旧亲密。
不过,他能给以色列的好处基本都给了,且鉴于拜登因过度亲以而遭到国内外的广泛质疑,如果特朗普全然不顾外界看法,继续大力支持以色列,对美国也没益处。所以预计他在态度上会呈现亲以姿态,但实际上给不了更多实质性支持。
◆特朗普曾说,他为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所做的比任何其他美国总统都多。
上台后,特朗普大概率会对伊朗继续采取强硬政策。一方面是为以色列解围,转移焦点。美伊局势一紧张,国际的关注点自然就转移了。另一方面,美国意在破坏中国持续推动的一系列进程,尤其是之前促成沙特与伊朗和解的举措。
历史上,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拉近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意图通过孤立伊朗并将其塑造为共同威胁,来促使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巴以冲突的爆发打乱了这一计划。未来,特朗普或将通过巩固美沙关系来影响沙特,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的正常化。
在挑动与伊朗的矛盾时,核问题向来是关键抓手。特朗普上一任期退出伊核协议,矛盾激化,拜登执政后虽有意重返该协议,但俄乌危机爆发,伊核问题谈判就此搁置。如今伊朗内部主张缓和关系、谋求发展的声音渐强。特朗普若全然不顾现状,一味打压伊朗,极可能致使伊朗内部强硬分子重新得势,形势将再度严峻起来。
围绕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主要可以观察三个走向:第一,“形势比人强”,特朗普言辞很有冲击力,但关键得看他是否付诸实践;第二,俄乌危机、对华竞争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投入的精力有限,且中东地区想要谋求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若特朗普维系上一任期一边倒的方式,难度会增大,也会加速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衰退;第三,未来中东的主旋律将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力量不容小觑,这将进一步影响到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总之,美国的中东战略将受到多种形势的制约,并非总统个人意志所能决定。
03.变天后的叙利亚局势仍不确定
2024年12月8日,随着大马士革陷落,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及家人逃往俄罗斯。
◆12月8日,反政府武装进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六天后,阿萨德发表了抵达莫斯科后的首个声明,强调他本人离开叙利亚的行为“并非有计划”,也不是像有些人声称的那样在“战斗最后时刻发生的”,而是当局势恶化后,俄方安排相关人员将其撤往俄罗斯。
◆近日有消息称,阿萨德的妻子想离婚并离开俄罗斯,对此俄方予以否认。
阿萨德政府迅速倒台有几大原因。首先,叙利亚政府军未能有效利用相对平静的时间来增强国家实力,也未与反对派进行有效对话,导致反对派对未来政治进程的不满。反对派原本希望通过对话能在未来的政坛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迟迟无果,使得他们的怨气不断积压。
其次,叙利亚的国家重建面临诸多问题,战争造成的基础设施和医院严重受损,加上西方制裁和国内不稳定,使得重建工作困难重重,民众生活始终未能得到改善。
再者,反对派这些年来积蓄了力量并获得外部支持,在叙利亚政府相对虚弱的情况下发起进攻。同时,支持叙利亚政府军的俄罗斯和伊朗如今各自面临问题,叙利亚内部的真主党也因与以色列的冲突遭受重创,这些因素共同削弱了叙利亚政府的支持力量。此外,民众对阿萨德政权的不满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对政权更替持无所谓或支持态度。
最后,阿萨德政府内部在事态初期表现出了放弃姿态,他应该与俄罗斯、伊朗及军队进行过沟通,表达了不希望内战再起的意愿。这就解释了为何伊朗突然撤回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力量,以及俄罗斯在参与轰炸后未采取后续行动。阿萨德的离开非常平静,没遭到任何阻挠,这表明在结果出现之前,已有过内部协商。
阿萨德可能认为,他的离开和交权能够换取一个相对平静的过渡,从而避免更大的牺牲和混乱。这种选择虽缺乏具体细节支持,但从逻辑上说得通。阿萨德本身相对低调,原本想做一名眼科医生,因兄弟意外去世而接手的总统职位,他并非是对政治充满热情的政客。这种背景使得他在经历内战的创伤后,更可能选择放弃权力以换取稳定。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一名战士踩在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破损的半身像上。哈菲兹·阿萨德是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
◆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逃离加沙北部。
END
来源 | 凤凰周刊weekly国际,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