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就中印关系接受《凤凰周刊》采访

文摘   2025-01-08 18:05   上海  

2024年10月31日,印度传统节日“排灯节”,中印军人在边境地区交换糖果、互相问候致意。


2025年,中印两国将迎来建交75周年。岁末交替之际,冰封四年之久的两国终于迎来关系的解冻。


2024年12月26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表示,“近段时间以来,根据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中印边境局势保持密切沟通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两军正在全面有效落实双方就边境有关问题达成的解决方案,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此前的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在北京举行第23次会晤,达成加强对边境局势的常态化管控、细化边境管控规则、推动边境贸易等六项共识。双方的上次会晤是在2019年的新德里,然而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让该会晤机制中断。中方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强调,此次会晤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的“及时有力举措”,也是五年来首次特别代表正式会晤,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2024年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在北京举行第23次会晤,双方达成六点共识。

中印关系的改善让两国商界人士看到了曙光。在斋普尔从事珠宝生意的印度商人马怒(Manu)告诉《凤凰周刊》,中印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珠宝生意,他的跨国婚姻也因此遭到严重耽搁。


在印度经营物流业的中国商人王方柱告诉《凤凰周刊》,中印关系的改善无疑会给其公司带来更多机会。“随着签证、通航等限制的放宽,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更便利。这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王方柱说,“我将把握时机进一步扩展中印之间的物流业务,特别是加强海运、空运以及跨境电商物流的服务覆盖。”


“目前种种迹象说明中印关系正在逐步回暖,走出了过去四年来的低位徘徊期。这超越了双边意义,有利于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红梅向《凤凰周刊》解读说,“中印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纠纷,证明两国可以理性管控好分歧,为全球其他国家解决冲突做出示范。”


印度班加罗尔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苏伦德拉(S.Y.Surendra Kumar)亦向《凤凰周刊》评价称,六项共识的达成是中印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因为自新冠疫情以来,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谈判进展非常有限。“中印之间的任何积极举措对两国乃至南亚国家都有好处。在六点共识的基础上,边界问题谈判可以继续推进。”



经历“最严重对立”




2020年6月,由于印方在边境争议地区修路,中印军队在加勒万河谷爆发了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最严重的流血冲突,导致印度至少20人死亡、中国4人死亡。

2020年6月,中印军队在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

这场冲突随即影响到两国各个层面的往来。李红梅指出,中方一直主张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将其放在双方关系的适当位置加以管控;但印方却坚持要将边界问题的解决作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前提。


冲突发生后,印度政府以新冠疫情为由,切断了中印直航,至今仍未恢复。航空分析公司Cirium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印有共计539个定期直飞航班。但如今,中国居民想去印度只能先到境外转机,让原本不到6小时的旅程延长到10小时以上。


办理签证则更加困难。相关数据显示,冲突爆发之前,印度每年向中国公民发放约20万张签证,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骤降至2000张。王方柱向《凤凰周刊》透露,“印度至今尚未恢复对中国内地及港澳居民旅游签证的发放,申请商务、留学和工作等用途的签证也十分困难。”


印度《经济时报》披露,中国企业技术人员要想办理赴印商务签证,通常需要3至6个月时间,有些人甚至要等待15个月。更别提申请所需材料极其繁琐,拒签率较高。有中国媒体披露,办理赴印度商务签证需要20多项材料,而这些材料在印度政府网站上并没有公示,直到去现场办理时才会被提醒,且情况会时常变动,令申请人难以应对。


王方柱是印度远泰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对他来说,签证难办、通航中断、清关程序复杂化,无疑增加了公司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给客户带来不便。“这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信心,我们的一些潜在项目因此遭到搁置。”


马怒的珠宝生意遍及中国浙江、广东、湖南等地。他向《凤凰周刊》吐槽说,“由于签证难办,导致中方合作伙伴无法到现场采购,一些合作项目因此推展缓慢。”


马怒的个人生活也受到影响。他的妻子来自中国湖南,由于女方家人无法拿到签证前往印度,导致婚礼拖了几年都没办成。“婚姻是人生大事,我们原本盼着两边的亲人能到场见证、分享喜悦,如今却依旧搁置。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很难受。”马怒无奈说道。


而今,就连妻子也因为签证问题只能暂时滞留中国,导致马怒几乎每个月都要飞一趟中国看望妻儿。


过去几年,印度对中企的审查日益加码,例如下架了以TikTok为代表的数百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并将华为等中企排除在印度5G市场之外。印度当局还接连开展冻结中企资产、拒绝中企收购本国工厂等行动。其中,小米公司于2022年4月因涉嫌“违规海外汇款”而被冻结了超过555亿印度卢比(约合4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近几年,小米和其他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面临越来越严苛的审查。

除了限制中企投资,驻印媒体也受到牵连。继2016年三名新华社驻印度记者因签证续签困难被迫回国后,到2023年又有多名中国媒体驻印记者签证续签申请被拒、遭印方强制限期离境。同年5月底,中方最后一名驻印度记者的签证也过期了。新华社记者为此发文感慨:“中国记者苦印度签证久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当时的记者会上回应说,面对印方的这种长期的无理打压,中方不得不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维护中方媒体的正当权益。

2015年5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在上海举办的中印商务论坛




逐步累积善意



虽说僵局难解,但两国仍保持了沟通渠道。截至2024年12月,中印四年来至少举行了21轮军长级会谈,两国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举行了32次会议。


2024年4月,印度总理莫迪罕见在媒体就中印关系表态。莫迪指出,印中两国应抓紧解决两国旷日持久的边界问题,希望并相信,通过外交与军事层面积极和建设性的双边接触,能够恢复和维持好两国边境的和平与安宁。


这让外界觉得,莫迪在中印双边问题上的语气明显软化。2024年7月,两国外长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和老挝举行两场重要会晤,重申解决边境争端对于双边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两国外长都认为有必要展开“积极、迫切的合作”,尽快达成全面的“脱离接触(即双方军队向后撤,避免接触)”。


更重要的是,最近两次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中印最高领导人都举行了会晤,强调要妥善处理好边境问题,维护好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尤其在2024年10月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告诉莫迪,中印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妥处矛盾分歧,相互成就彼此的发展梦想。莫迪则对两国就边境问题达成共识表示欢迎。他表示,“印中关系对全球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边境和平应该是两国的优先事项。”

2024年10月,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中印领导人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双边会谈。

此次元首会晤前夕,中印就边境争议地区巡逻安排达成协议。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2024年10月21日证实,两国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协议,已恢复到2020年的位置,细节将在适当时候公布。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中印两国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中印边境的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目前双方已达成解决方案。


和平的曙光也照射到边境前线。2024年10月31日是印度传统节日“排灯节”,中印军人在喀喇昆仑山口附近交换糖果,互相问候致意。印媒指出,自边界争端爆发以来,此举已暂停四年。


此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双方重申致力于寻求“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两国还决定恢复印度香客入藏旅游和重启山口边境贸易。



印方付出代价




虽然双方有意缓和关系,但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印度政府仍显得畏手畏脚。路透社援引印度官员的话称,印度在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过程中会小心谨慎,属于一点点渐进式向前迈进。一些官员提到,改善关系最快的方式是恢复两国间的直航以及将审批签证纳入快车道。


相比之下,中方显得更为积极。2024年11月18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王毅在里约热内卢会见苏杰生时表示,双方要争取尽快在恢复直航、互派记者、便利签证等方面取得实际进展。

2024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里约热内卢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和航空公司多次要求印方重新建立两国停摆四年多的直飞航线,可印度政府对此却置之不理。一位了解内情的印度高级官员表示,“除非边境实现和平与安宁,否则两国关系的其他方面就无法往前发展。”

2021年,印度士兵在中印边境具有争议的拉达克地区站岗。


全球知名商业数据平台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0年,中国对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分别为2.7946亿美元和2.0519亿美元,较2019年的5.346亿美元有了大幅下降。为此,印度工业联合会(CII)一直呼吁政府重新考虑2020年作出的限制中国投资的决定。


印度移动通信与电子协会(ICEA)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中国的边境对峙导致该国电子行业产值在2020年至2023年间下降了约150亿美元,导致10万个工作机会流失。“过去两到三年,由于成千上万的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赴印商务和就业签证申请被拒,导致电子行业发展的关键技能流动已经停止。这将阻碍我们扩大规模和增加附加值的愿望。”该机构警告说。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IEO)总干事阿贾伊·萨哈伊坦言,如果再不发放签证,印度企业将无法与中国出口商履行合同,这将导致印度多个行业的进口设备无法使用,从而耽误生产。



莫迪的算盘




中印关系不仅受到边境事态的冲击,也深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在李红梅看来,中印关系之所以能在近期得以改善,与印度内外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边界冲突爆发后的四年间,印美之间的军事合作愈加紧密。2020年10月,美印两国外长和防长举行了“2+2”对话会,双方签署了一项“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该协议的签署将加强印美之间的地理空间合作,有助于提高印度导弹系统的准确性。外界普遍认为,这些合作旨在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不断扩张的影响力。

2022年年底,印美年度演习地点选在距离靠近中印边界的印度北阿坎德邦山区。


2021年,印度参加了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次领导人年度峰会。“四方安全对话”由美、日、澳、印四国组成,被广泛视为“遏制中国的努力”。当时不少分析称,由于美国的大力推动与印度的有意迎合,“四方安全对话”出现了“集团化”和“军事化”趋势。


印度亦从美印“准备战争”(Yudh Abhyas)年度联合演习中受益,该演习至今已经举办了20次。2022年12月初,双方一度将演习地点选在距离中印实控线不足100公里的印度北阿坎德邦山区。


除了军事合作,印度也企图在美中贸易战的背景下获利。2021年11月,印度与美国重启贸易政策论坛,就关税等问题进行磋商。同月,美印就数字服务税(DST)待遇达成一项政治协议。2022年1月,美印就涉农产品进出口达成协议。这些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印度获利,但美国资本并未因此大量涌入印度,甚至由于印度自身营商环境不佳,导致通用、福特和哈雷等美国车企非但没有增加投资,反而退出了该国市场。


莫迪原本想借助边境冲突事件,实现同中国的经济脱钩,振兴本国制造业,但几年下来,中印之间的贸易额非但没减,反而大幅增长。2023-2024财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1184亿美元。印度对华出口和进口均实现增长,其中出口增幅达到8.7%。值得指出的是,印度与美国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它从中国进口的增加所驱动的。

2021年9月24日,美日印澳四国首脑在美国白宫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李红梅指出,过去几年,印度虽然对华采取经济安全化政策,例如打压在印中企,限制中企赴印投资,为双边经贸合作人为设置障碍,对华“脱钩断链”,企图借力西方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在她看来,印度对华态度之所以出现转变,一方面缘于其国内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则与国际战略环境相关。“特朗普重新回归后,将继续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在一些国际多边议题上可能采取消极态度。”李红梅说,“中印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双方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是有共同利益的,印度需要中国的支持。”


“特朗普上台后,会积极促进制造业回流、放宽国内企业管制等,这些政策实际上是不利于莫迪政府推行印度制造和推动出口的,因此他转而希望恢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从而起到对冲作用。”李红梅说。


印度虽想亲近欧美,但似乎从未被当成自己人。2023年6月,因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被暗杀,加拿大指责印度是幕后真凶,并抗议其侵犯主权。虽然印度否认并谴责加方的指控,但美国显然更偏袒加拿大。美国不仅敦促印度配合调查,还在2024年对一名印度政府雇员提出指控,称其参与了一起未遂阴谋,企图在纽约谋杀一名美国公民。这位公民也是锡克教分离主义的著名倡导者。


此外,印度也没有加入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还继续从莫斯科进口大量原油。针对外界对印美关系的质疑,苏杰生最近在新德里举行的一场活动上回应说,印度和美国的关系仍将继续深化,即使双方并非在每个议题上都意见一致。


在李红梅看来,上述摩擦凸显了印度与美、加等国存在利益分歧。“海外锡克教独立运动问题在莫迪政府看来是其核心利益,能威胁到国内安全与政治稳定,因此是印度的‘软肋’。西方国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议题敲打印度,提升谈判筹码。”


李红梅称,印度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现实,从而坚定地想要改善对华关系。“反过来,这同样能提升印度与西方国家的谈判地位。”


在苏伦德拉眼中,中印关系之所以能得到改善,是因为印度的对外政策原本就是坚持睦邻友好、主张和平共处——印度已故前总理曼莫汉·辛格曾说过,“两国都有足够的崛起空间”;再加上来自商业团体要求加强贸易和改善经商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也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改善。


与此同时,李红梅认为,当前南亚多国政局与安全形势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地缘影响日益显著,印度也希望通过改善两国关系来缓解周边安全挑战。


苏伦德拉亦提到了印度眼下的困境:“周边国家中,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马尔代夫等都有着内部危机,印度均需要妥善应对。此外,尼泊尔正向中国靠拢,不丹和中国的关系近年来也在改善。”

2024年5月19日,印度士兵在靠近中印边境的地区巡逻。




中印下一步?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制造业生产国,印度要实现生产和技术上的自立自强并走向国际市场,和中国合作是务实选择。”深耕中国市场的马怒告诉《凤凰周刊》,“不能因为某些团体在边境问题上火上浇油、煽动两国情绪,就中断两国间合作的纽带。”


他坦言,“如果中印关系改善,我们就有更多机会去和中国客户交流,可以更顺利地开展珠宝生意,同时将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发回印度。商机多多呀!”


王方柱亦指出,印度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外部市场更紧密地连接,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谈到未来,马怒和王方柱都保持乐观情绪。在马怒看来,中印关系越好,交流越多,机会就越多。“中国客户几小时内的线上珠宝销售额能超过十万美元,这对我们印度人来说简直是个奇迹。我真心想要学习中国在电商领域的经验和方法。”马怒说,“要是能把这些经验带回印度,再结合我们本地市场特点,我的事业将更上一层楼,也能帮助到更多人。这种想法让我充满动力和期待。”


王方柱则称,中印边界问题确实复杂,但他相信两国可以在经贸合作中找到更多发展关系的可能性。“只要中印之间的贸易需求存在,物流行业的机会就会持续。我期待两国关系进一步稳定,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空间。”


相比之下,学者们的态度更为谨慎。李红梅表示,中印关系能否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因为双方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印度看来,中印之间的竞争领域多于合作领域,这种对华认知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


“中印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印度能否从战略高度、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处理对华关系。边境问题上则取决于印度能否遵约,而不是利用中美战略竞争采取投机主义行为,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和红线。”李红梅补充说。


“现在谈论边界争端的解决为时过早,双方如何坚持六点共识取决于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苏伦德拉总结说,“印中关系起起伏伏,边界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六点共识的确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但并不能保证中印维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政府近日核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新华社在报道中称,作为实现富民兴藏的民心工程,它将直接带动当地工程建造、物流运输、商贸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将创造新增就业岗位。


印度和孟加拉担忧,水坝建设将影响下游河流的流量和河道,加剧地区水资源紧张局势。彭博社认为,这可能重新点燃中印刚缓和不久的边境争端。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雅下水电开发经过数十年研究,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保障措施,不会对下游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将继续通过既有渠道同下游国家保持沟通,加强防灾减灾合作,造福流域人民。

END

来源 |  凤凰WEEKLY国际,1月8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此平台致力于推动政府、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世界趋势及主要热点问题的了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