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痛、口腔疼痛,咽痛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咽峡部常可见疱疹和浅表溃疡。小婴儿需注意,会出现哭闹、流口水等不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1.注意手卫生,勤洗手、讲卫生。
2.孩童居住房间经常通风换气,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
3.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4.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5.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6.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的叮咬传播。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1.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做好居室灭蚊,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防蚊设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
2.翻盆倒灌、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保持房屋通风干燥,避免潮湿,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3.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由细菌、病毒等多种肠道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尤以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
1.讲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吃熟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品,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吃生冷的海产品。
3.食物要防止苍蝇叮爬,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
4.厨房用具和食物做到生熟分开,进食包装、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
5.在外就餐时应注意预防,如不食用不洁、腐败、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体抵抗力。
猩红热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3~9岁)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染猩红热后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疹退后脱皮。
1.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咳嗽、打喷嚏后以及准备食物或进食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按规范流程洗手,也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进入人多密集场所、封闭或空气流通差的空间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家庭居室内注意空气流通
3.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1.幼儿放学和假期在家,家长避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游玩。
2.每周给幼儿剪指甲1次,给幼儿勤换衣服、袜子和鞋子。
3.家里的窗户勤通风、勤晒家用被褥,保持家中空气清新。
4.当幼儿有事或因病请假时,必须到医疗机构看病并向班级老师请假并说明请假具体原因,特别是生病幼儿,家长必须说明具体病情不得隐瞒。
5.幼儿在生病和服药期间,请家长让幼儿在家休息,直到幼儿完全康复才回园。
6.如确定为传染病,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排版:徐山
图片:陶雨群
审核:保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