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然来电,求中国传话!王毅深夜联系伊朗,避免了一场大战

文化   2024-10-16 21:01   甘肃  

10月14日深夜,在中东局势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中国外长王毅“应约”与以色列外长卡茨进行了通话。这通电话看似普通,背后却暗藏玄机。双方讨论的重点包括巴以冲突、以色列与伊朗的紧张局势,以及联合国驻黎巴嫩部队的安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敦促以色列尽快在加沙实现全面停火,并推动中东局势降温。与此同时,以色列外长卡茨则再次确认,发展中以关系是以色列的“既定政策”,并重申了以方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中原则”的立场。

这一系列言辞透露出以色列的意图——它并不寻常。中以关系虽不是对立状态,但也无法忽视双方在中东事务上的不同立场。那么,以色列为何突然主动联络中国,并请求中国在此关键时刻“传话”?

背后暗藏的战略考量

在深夜的通话中,表面上的交涉并未掩盖以色列的真正意图。事实上,以色列显然是希望借助中国的外交斡旋,向伊朗传递一个重要信息——避免一场潜在的大规模冲突。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向美国告知,以军可能会对伊朗的军事目标发起攻击,但不会触及伊朗的核设施和石油产业。这一表态意味着以色列在美方的劝说下,已决定缩小打击范围,避免直接攻击伊朗的核心利益,从而避免将中东推向全面战争的边缘。

在此背景下,卡茨与王毅的通话显然是在为这一决定铺路。中国作为中东事务中的关键调停方,拥有较大的外交影响力。以色列希望通过中国向伊朗传达此信息,并试图借助中国的调解能力,避免伊朗采取激烈的报复行动。

中国果断出手,避免冲突升级

通话之后,中国外长王毅迅速行动,当天深夜拨通了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电话。王毅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冒险行动”,并呼吁各方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伊朗方面对此也表示高度认同,称伊朗不希望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并愿与中国保持密切的沟通协调,以推动局势降温。

伊朗的回应传递了三个明确的信号:

  1. 首先,伊朗愿意与中国加强在中东事务上的合作和协调,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外交伙伴关系。

  2. 其次,伊朗同样不愿看到冲突进一步扩大,暗示它已经了解以色列的意图,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以方所设定的“底线”。

  3. 最后,伊朗对以色列发出警告,强调以方必须“慎重行事”,避免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一场潜在的大战悄然化解

通过中国的斡旋,以色列和伊朗在中东冲突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约束框架”,即双方都不希望冲突全面升级,并希望将冲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色列通过中国传达的信息是,“我会采取行动,但不会过于激烈,希望你心里有数”;而伊朗则通过中国向以色列表示,“我们不想升级局势,但你要小心哪些地方不能碰,否则后果自负”。

如此一来,一场可能引发中东全面战争的危机,得以在幕后消解。这种外交斡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调停能力,也反映出中东各方势力对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

为什么以色列求助中国而非俄罗斯?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中国作为“传话人”并非偶然。以色列之所以没有选择俄罗斯,原因在于美以双方认为,俄罗斯在这轮巴以冲突中的角色更加复杂。根据一些观点,俄罗斯被认为是推动中东局势紧张的幕后推手,意图通过中东局势转移美国对乌克兰问题的关注。因此,依靠俄罗斯来劝说伊朗避免冲突升级,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相对中立的中国,则在此刻扮演了一个平衡的角色。王毅外长在与以色列外长的通话中也明确指出,中方在中东事务中“没有任何私利”,并坚持以和平为导向的外交策略。这一表态不仅符合中国的一贯立场,也进一步向外界传递出中国不会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偏向某一方的信号。

中以关系中的“礼尚往来”

以色列在此次事件中的外交举动不仅是为了避免中东局势的失控,更是通过向中国递交“外交大礼”,如再次重申对台湾问题上的“一中原则”立场,来确保中以关系的平稳发展。这种“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做法也反映出,以色列在中东问题上需要中国的支持,尤其是在调解与伊朗的紧张关系上。

中国作为此次危机中的关键调解方,不仅成功地稳定了中东局势,还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中立地位和影响力。


百姓家国情怀
小小百姓,博大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