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21409班的周振安,本次我分享的主题是“摇篮的孕育与诞生”。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吉林凝练的红色标识,也是我们的大家所熟知的“一汽”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汽车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党中央与领导人对汽车行业高度的重视,在1950年,中央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着手筹建我国的汽车工业。当年四月,开始酝酿汽车厂建设方案,进行大量的选址工作,经过综合考虑,1951年,经过政务院审批以及对各地各方面数据的分析,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石虎村兴建。
在1952年,重工业部开始筹建了“652”厂,也就是后来的“一汽”,在初期,工作组围绕着10个方面进行建设工作:一、与苏方洽谈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方案;二、进行调查,选择地址;三、根据苏联专家提出的大纲,组织力量,调查勘测和收集进行工厂设计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四、进行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五、成立汽车实验室;六、征集技术力量;七、1951年,在长春成立“652”厂筹备处,不久改名为“652”厂;八、在积极筹建一汽的同时,对生产汽车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进行统筹规划,分别布局,同步进行建设;九、在筹建一汽生产基地的同时,筹建了培养汽车技术人才的基地;十、1952年,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
1952年,孟少农在苏联与古谢夫会谈,协商一个共同的建厂进度,在1953年初,其回到北京向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局长张逢时汇报了苏方对汽车厂建造的修改意见,局长组织会议开展研究,最后在各位部长的沟通下,决定向国家计委请示,在讨论后决定向中共中央申请报告,工业部详细的介绍了苏方的建议与汽车厂的筹备工作,以及根据苏方建议完成工作后为祖国建设带来的发展动力,党中央十分重视此报告,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一致通过此方案,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这《指示》充分肯定了关于三年建成汽车厂的建议,肯定了缩短建设时间对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这是中共中央专为一个工厂的建设发出的文件,充分表明了对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关心与支持。《指示》下达后,第一机械部立即拟定3年建成计划,开始进行建设任务,并且此《指示》在全国也掀起了轰轰烈烈支援一汽建设的热潮,举国上下、凝心聚力,对一汽建设予以全力支持。于1953年6月援助一汽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希格乔夫抵达北京,中苏两方关于这个建厂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与研究,做了必要的补充与修改,商定了一个共同的建厂进度计划,并上报中共中央。同年的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将汽车厂即将动工兴建的消息告诉了毛泽东主席,并请他为汽车厂奠基题词,他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挥毫写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这幅题词宣告了中国要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自主工业体系。同年7月上旬,这装有题词的文件被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派人送到了汽车厂。这题词不只是一副题词,这是对一汽人的肯定与鼓舞。厂里领导立马派人选购上好的石材,邀请当时长春技艺最好的石匠来完成这项雕刻工作。
1953年7月15日,这是一个好日子。它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的日子,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的日子。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被安放在厂区中心广场上。在这次的一汽奠基典礼上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一汽奠基典礼大会宣读“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大会上毛主席书”;二是集体签字“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签名纪念书”(又称万人签名)。这一天真是令汽车工人难忘的一天,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新中国汽车工业诞生在摇篮中。
一汽建设工程大,任务重,又没有经验,为了组织起最强大的施工力量,确保按进度完成建厂任务,建工部从哈尔滨调来了工业建筑公司的施工团队;上海市组成以华东建筑工程局第七建筑公司为主的一万多人的建筑队;从大连、沈阳、北京、天津等地调来大批技术工人和能工巧匠。全国各省几乎都抽调了优秀的人才支援一汽。
在建设工地上,汇集着两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穿着军装的建筑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五师。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奉党中央的命令,改为建筑部队,是国家建工部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的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奋战在建筑工地的第一线。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些来个各个地方、各类职业的工人,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东北,但是迎接他们的是迎面而来的寒风,他们不惧艰苦,不畏风霜雨雪,为一汽的建设立下了丰功。
中央有关部门对一汽的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铁道部落实中央的指示,保证优先运输建设一汽的物资。邮电部开辟了通往莫斯科的专线电话,为国内外远距离配合创造了条件。
在1954年6月1日。正在建设中一汽收到了《中国少年报》转来的一笔捐款,捐款来自于南京江宁陶吴小学。这捐款汇集了红领巾们的心意。
一汽建在吉林省,服务一汽建设,吉林省自然走在前面。一汽所在的长春市,更是对工程建设予以全力支援。在1954年初,长春市第一届党代会做出决议,规定了支援一汽的方针:“主动积极,尽先办理,只许办好,不许办坏。”并把1954年、1955年的市政建设费用大部分用于支援一汽建设,完成了15项配套工程。在建厂工程最紧张的时候,由长春市机关干部、大中学校的学生、部队战士组成了一支三万多人的义务劳动大军,持续到工地上支援建设。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援,当地老百姓的无私奉献,几万名一汽建设者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三年建厂”工程得以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