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吉林工商学院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21408班辛馨,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抗美援朝运动在吉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正当全国人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建设时,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作为中朝边境线最长的省份,吉林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这场伟大战争的重要后援地。吉林省地处祖国边陲,其延边、白山、通化地区与朝鲜仅一江之隔。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第38军、39军、20军、26军、第50军等多支部队就是从吉林省的集安奔赴朝鲜战场。
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后,拟先派出两个军两个炮兵师,后恐鸭绿江桥被炸,兵力不易集中,所以改变原计划,将集结于中朝边境的4个军和3个炮兵师计26万大军全部出动,秘密渡过鸭绿江,其中需要在通化辖区集安口岸渡过的有2个军和1个炮兵师,共12万大军。1950年10月11日,志愿军后勤第一分部由集安渡过鸭绿江。
10月16日晚,42军先头部队124师在副师长肖剑飞率领下,从集安渡过鸭绿江至满浦,深入朝鲜境内30多公里进行先期侦察,为大军过江开辟通道。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及125师于10月15日由驻地向集安开进,驻三源浦及柳河的两个师也到达集安。
10月21日,第38军开始至集安集结。炮兵第8师和第5师44团的驻通化部队,分别于10月15日、23日开始向集安以北地区开进,总计10余万志愿军部队将云集集安,随时准备渡过鸭绿江向朝鲜战场出动。
为全力以赴支援和配合志愿军行动,通化地委提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等口号。各级政府成立了战勤科,集安等沿江县委增设了战勤委员会。
地委抽调了大批得力干部,具体负责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各项战勤服务工作。地委还成立了修桥建桥指挥部,组织所属各县(市)抽调来的民工,以县为单位,分工负责,先后在集安鸭绿江上架起了多座便桥、浮桥,保证了志愿军部队和大批军用物资的顺利渡江。
1950年10月中旬,在志愿军秘密渡江前,中共集安县委、县政府接到协助志愿军工兵部队抢建一座能够通过载重汽车的鸭绿江便桥的任务后,立即动员机关干部和民工200多人,由县长亲自率领奔赴现场,配合架桥部队,奋战一夜,在通沟河入鸭绿江口处与朝鲜筏登岛之间,建起了一座便桥。
在我党政民的全力支持下,志愿军各部队完成了整训任务,开始陆续渡江。10月19日18时,第42军5万余人从集安至朝鲜满浦的铁路桥西面临时搭建的浮桥上开始渡江。20日炮8师、22日第38军、25日炮兵5师44团,从集安口岸全部顺利过江,分别向朝鲜的长津湖、江界等地区集结。
据统计,自1950年10月16日至1950年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从集安秘密渡江赴朝部队总计12万人。第1次战役开始后,陆续从集安过江的部队总计30余万人。到1953年春,从辑安渡江入朝的志愿军作战部队总数共计42万余人。另外还有后勤保障人员10余万人。
因在抗美援朝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集安鸭绿江铁路大桥被誉为“抗美援朝第一渡”!敌方千方百计对其进行破坏。
1950年11月8日,敌方派出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集安鸭绿江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钢梁落入水中。
11月14日,敌机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一侧的3座桥墩被炸毁,至此大桥彻底瘫痪。中国铁路职工和驻军部队冒着不断被敌机骚扰、轰炸、扫射的危险,全力以赴抢修大桥。直到今天,大桥钢梁上的残洞和弹痕依然可见。
这次的课堂先告一段落了,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同重温这段深刻的历史,愿我们能承先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为中国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