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脉相承 | 市书协成立40周年——赵熊专访

文摘   2024-10-27 09:32   陕西  


记者:赵老师您好,今年是西安市书协成立40周年,采访一下您。今天咱们有四个话题,一个是,1984年3月份市书协成立,就想请您谈一下当时中国书法的状况,以及西安市当时的书法环境。


赵熊:西安市书协成立是在1984年,当时中国书法的中兴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的,这是一个背景。另外,还有一个就是随着开放以后,中国和国外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当时像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就是汉字文化圈的这些国家,来到中国访问的时候,他们代表团经常会提出要求,因为当时中国毕竟封闭了很长时间了,改革开放后他们对中国很感兴趣,好像认为中国也很神秘,除了参观访问以外还很想和中国的书法篆刻家进行交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实际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这应该是一个大的背景。


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应该是1980年。1980年在沈阳做的,当时办展览的时候中国书协还没有成立,是好多省,其中包括陕西作为积极组织的。一方面啊,由几个省来组织、来推动,还包括辽宁、北京,还有上海。这些地方呢动手比较早,大家联合起来就开始举办了第一次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距离西安市书法家协会成立就是前后四年时间。当然,在更早的时候,实际上陕西书法的发展起步还是比较早的,大概在72年、74年的时候陕西就陆续有一些书法展览。


由于在74年、76年就有一些书法的展览,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陕西书法是起步最早的。终南印社就是1979年成立的,陕西省书协是1981年成立的,然后紧接着西安市书协成立是1984年。所以,从这个时间的节点上能够看出来,当时陕西书法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看出西安市书协的成立,实际上也是应运而生。


84年的时候,我还在工厂,具体西安市书协怎么样筹备成立的,真是不太清楚,后来在成立的过程中让我当副主席,这个过程我也不清楚是怎么样一个考量标准,由哪一级的组织、怎么样的过程呢?我都不知道,后来我也没问。当然,这个从客观上看呢,可能与我在此以前的作品连续三届参加了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可能和这个也有关系。


当时主席是西安市文联的主席戈壁舟,诗人、作家、老革命,他兼任的书协主席,然后副主席是邱星邱老,邱老当时刚70岁,还有一个就是我,一个老一点儿的,一个年轻的,就是两个副主席。


成立以后,当时因为大家又没有经验,更重要的都是业余搞书法的,戈壁舟先生基本上不管这些事儿,偶尔比如说开什么会啊,把戈壁舟戈老请出来。其他理事呀,做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业余,当时没有驻会的,后来在这个中间做的工作比较多一点儿的是李成海先生,李成海先生他工作就在西大街老的陕西省图书馆门口那个地方,相对来说工作自由一点儿,离社会路的市文联也比较近,所以经常在书协里面做工作,做的具体的工作就比较多。



记者:您当时担任书协第一届副主席,当时也很年轻,但是您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影响力很大,所以说除了邱老年龄大的另外就选了年轻的您。下来想请您谈谈书协的成立对当西安书法的发展的影响和主要的成效。


赵熊:我听说还有这么个背景,由于是西安市书协,所以考虑这些人员组成理事会的时候好像比较偏重于西安市市管市辖的单位,好像有这么个行政上的一个考量。成立以后,当然也是做了一些工作,就是办展览呀,搞讲座呀,现在看起来,当时大家兴致很高,整个社会的积极性也都很高,但是作为组织者来讲,作为我们来讲呢,可能一个是经验不足,第二是更重要的是干这些事情都要花钱,那时候这个资金也不足,客观地看呢,工作是做了,但是做得还应该是有限的。当然对整个西安市的这个书法的热情和书法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记者:赵老师,我因为十年前我就在整理书协的这些资料,包括找一些老照片,从资料上看当时成立的时候可能会员也就是百十个人左右吧,如今经过这40年的发展,现在咱市书协的会员有5000多人,可以说是队伍很庞大。现在热爱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这40年的发展成绩也是很明显的。也请您就谈一谈市书协现在是第六届了,这几任主席给咱西安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的作用。


赵熊:书协40年,从最初的大概百十个人发展到今天大概5000多人,5000多人,这可能有一个是与行政地域的扩大也有关系,因为当时比如长安区、户县都不属于西安市管,现在把西安市的行政区划扩大了,这是从行政区划上讲可能就是地域的覆盖面大,覆盖面大人员相对来就扩充得比较多了,这是一方面。当然,更重要是随着几十年来发展,就是整个社会上对书法爱好的人也多,再加上书法进入了高等教育体系,从这两方面来说对西安市书法的发展其实和这些背景都是有关系的。其实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两件事情,一个就是要出作品,一个就是要出人才。出人才才能够支持一个协会长久存在和发展的。这个人呢,我感觉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作为基础的广大会员,第二个呢,更重要的是这个领导层的组织,领导层的构成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看我们陕西包括西安,如果这个阶段发展得比较好,肯定这个班子的配置是相对比较合理的。相对低潮的时候,或者发展相对滞后的时候,那肯定和这个组织班子是有关系的。所以,作为书协的领导人,我感觉第一要有相当的艺术能力,第二个必须要有公心,如果你私心太重,老想着自己的事,把一些负面的因素带进来的话,那么对这个协会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现在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讲,对这种大一统的这么一种书协的组织方式,其实在最初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它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因素,它起着动员、组织,就像一个很大的一个群众运动一样。但是,当这些组织机构已经逐渐完善的时候他有时候会有负面的作用,说穿了就是一个名和利的问题,在这个名和利的干扰和影响下,可能对我们书法的正常发展可能就要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像你刚才谈到西安书协的发展,前30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慢,发展快的,恐怕还是在最近10年。所以说,无论是西安市书协,还是陕西省书协和其他的各种艺术协会,其实基本上它都离不开这个规律。群众的积极性基本上保持都有,关键就是这个领导班子怎么样去引导,怎么样去组织。


记者:赵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最近几年书协在搞培训上做了很多工作,在全国展览上也涌现了一些新人,请您谈一下最近十年西安书协的发展情况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赵熊:西安市书协发展应该还是很可喜的,一个是内部建设上,另外一个是办展览、出书、搞培训,然后辐射到各个基层,辐射到基层的各个点儿上去,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实际上书法的发展呢,刚才咱们说一个是出人才,一个是出作品,出人才和出作品有的时候不完全依靠于书法组织,更多的是依靠于个人。当然,个人的能力要在组织的关怀和促进下可能就发挥得更好一点,组织就是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舞台,提供更多的支持。



但是说穿了,就我自己一辈子的学习经验,我发现书法篆刻的学习,主要还是要凭自己自学,作为书法协会和其它的书法组织只能说给你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可以表演的舞台,提供某种可以展示的机会。实际上在书协工作的同志,很多都是兼职的,基本上是奉献自己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的。所以,我说这个协会的发展呢,从书协的组织和书协的会员个人两方面得互相去理解,作用互补,但作为自己要发展得好,更重要的恐怕还得通过自己的自学和自己的努力。


最后:热烈祝贺西安市书法家协会成立40周年。



赵熊简介


赵熊,字大愚,别署面墙斋主、风过耳堂主人、老墙等。1949年2月1日生于西安。少年时代开始自学书法篆刻,1971年师从陈少默先生。陕西书学院专业书法篆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副主席、终南印社名誉社长。

来源:西安市书法家协会

编辑:艺皎 | 校对:禚李昊 | 审核:王丹阳





文艺资讯直通车







西安文联
发布西安市文学艺术界新闻动态,推介文艺活动资讯,助推文艺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