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号
杜郎口镇
崔 何 村
茌平
茌
平
地
名
概述
崔何村位于杜郎口镇政府驻地西南5.5公里处。东邻东阿县高集镇庙杨村、南接乐平铺镇佛堂村、西连武庄、北与南李村为界。总面积2737亩,其中耕地2300亩、村庄占地360亩。现有村民245户、920人。村落呈方形,主街道东西向3条、南北向2条。
村名来历
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何明会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何家庄,简称何庄。明中期,六世崔应时自邻村崔楼迁来,至嘉庆五年(1800),十四世崔庄临考取举人,随后崔庄临长子崔象贤之子崔承之,以咸丰癸丑科(1853)进士任内阁中书,而崔庄临次子崔象仪之子崔穆之,又以咸丰庚申科(1860)进士由翰林官湖南岳常澧道署布按二司,自后民间便俗称其村名为崔何庄。
但在茌平旧志中一直名何庄,至新中国成立后始正式命名为崔何。
姓氏情况
全村多为崔姓、何姓,同时还有李、杨、史等姓氏。
关于其他姓氏迁来情况有四:其一为何姓,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何明会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并立村何家庄;其二为李姓,自今振兴街道洼李村迁来,具体迁来情况不详;其三为杨姓,清道光年间(1821—1850),杨均因投亲自今东阿县高集镇庙杨村迁来;其四为史姓,1962年史期明自平阴县迁来。
历史人物
乐平铺镇崔楼村崔氏一族自古为茌邑望族,名人辈出,特别是迁居邻村崔何村六世崔应时支派,其十四世崔庄临一家不但出现了三举人、二进士,而且出现了翰林崔穆之,可谓茌平古之功名佼佼者。特别是在茌平旧志中,对崔何崔氏一族的人物记述当为人员最多、内容最丰者,有十几人之多。
崔庄临
崔象贤
字伯嗣,号砚农,系崔庄临之长子,曾任菏泽训导。民国二十四年(1935)《茌平县志》卷之三《人物·孝义》载:“崔象贤,字伯嗣,号砚农。庠生,菏泽训导,庄临长子。生而英敏,读书目数行下。”
崔象仪
字仲威,号可亭,系崔庄临之次子,崔象贤之弟。民国二十四年(1935)《茌平县志》卷三《人物·乡贤》载:“崔象仪,字仲威,号可亭,庄临之次子,象贤之弟也。孝弟发于天性,幼能窥知父意。喜读书,即读终日不辍,年十五六,十三经俱能背诵,尤嗜读《左氏传》,能逐句倒读如流水,或曰诸经惟《仪礼》为难读,于是复读《仪礼》,使如所读《左氏传》而后止。后随父任菏泽,于周秦诸子以逮汉魏传书,多钞录盈箧笥,尝自病不善属文,郁郁以居。庄临谕之曰:‘读书所以为人耳,不能文非病也!’意始稍稍解。……象仪先象贤殁,病革,持兄手不能释。殁后四年,穆之举于乡,又两年成进士,入翰林,象贤以象仪不及见,每与客言及,辄挥泪不止。客有语象贤者曰:‘阿弟止长厚耳,才不逮君远甚。’象贤曰:‘止其读书,孝弟象贤能及之乎?’且其平日尝自诵曰:‘能费事人方省事,好省事人必费事。’此非有道者之言欤?!”
崔承之
崔延之
崔穆之
字清如,号肃堂,系崔象仪之子。民国二十四年(1935)《茌平县志》卷十《选举志·进士》载:“崔穆之,咸丰庚申(1860)科,由翰林官湖南岳常澧道署布按二司。”民国二十四年(1935)《茌平县志》卷三《人物·乡贤》中对其有详细记载。
崔式衡
字亭孙,号敬舆,又号叔平,系崔穆之三子。民国二十四年(1935)《茌平县志》卷十《选举志·举人》载:“光绪:崔式衡 丙子科,内阁中书。”又据《崔氏族谱·世表》载:“式衡,字亭孙,号敬舆,又号叔平,由清廪贡生中式光绪丙子(1876)举人,内阁中书,截取分发山西候补同知加三级诰授奉政大夫。”
崔鼔源(1914—1993)
原名崔道釜,号晋泉,系崔承之重孙,后随祖崔式度居聊城古楼东大街。深得祖上书法真传,民俗学“布衣大师”吴云涛与崔鼓源是莫逆之交,他曾这样评价崔鼓源的书法:“虽宗真卿法度,而兼得张迁、曹全精华,气韵之美,自成一家。”又说:“劲健明快,犹如断金切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