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相传,寒露是为了纪念一位仙女。她的名字叫荞麦,不忍百姓受饥荒之苦,偷了天庭种子洒向人间。但无奈被玉帝发现了,并下令每年,都会有一次寒潮降临人间。
从此,这段时节称为寒露。这一天,宋人会在清晨看露。白雾罩得人朦胧,稀疏的梧桐枝叶上,挂着点点露水。诗人为它写下“晓来寒露滴疏桐”,是对寒露最美的注解。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从气候特点上看,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呈现冬季景象,千里霜铺、万里雪飘。平均气温多不到20℃,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寒露,恰逢菊月(农历九月)菊乃反季之花,天气越是露重霜寒,它越是开得艳丽灿烂。篱外、脚边、山坡,黄、白、紫、红、粉、绿……朝朝暮暮,临寒盛放,仿佛要将最后一抹夏色燃尽。
这时节,古人们会喝菊花酒,又称“长寿酒”。他们将采来的菊花,加糯米、酒曲酿成酒,在登高远眺时,饮下一杯菊花酒,入喉清凉,能一解秋臊、养肝明目、延缓衰老。不急不躁,才是生活之道。
寒露,是赏红叶的好时节。登高而望,极目远眺,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诗云“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正是这般美景。
在江南地区,寒露节气前后有“秋钓边”的习俗。天气告别炎热,阳光和煦,这段时期降温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使得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觅食,此时钓鱼更易上钩,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在我国很多地方,有中秋节吃蟹的传统。但实际上,中秋的螃蟹还不是最肥美的,要中秋过后十来天,螃蟹才长到最“丰满”的时候,差不多就到了寒露前后,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到农历十月以后,便是吃公蟹的最好时候了。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芝麻是寒露节气中最好的食物之一。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方地区,寒露节气前后,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便成了时令小食。
内容整理自网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