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一医院发生医护集体抗议

职场   2024-11-20 11:31   浙江  



人这一生,看似有很多选择,其实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步。

 

来源 | 老叶说医

作者 | 叶正松






近日,亚洲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职称晋升问题,引发一些医护人员聚集在河南省卫健委门口进行抗议,要求改革职称晋升制度。

事件的导火索是该院在最近的一次职称评审中,往年因抗疫突出贡献而享受职称晋升绿色通道的一线人员,今年不畅通了,需要按差额比例分配名额的新规定。按此新规,许多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就不能轻松顺利的晋升。

于是,郑大一附院的医护人员通过集体签名和发表声明的方式,公开表达了他们的诉求与关切。期望医院能够继续走原先一线抗疫人员的职称晋升优待老路,一视同仁。不能早先上车的优待,后来上车的不享受优待。

对此,医院方面表示:

一、听取意见、梳理改革,力求公正,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二、希望以点代面,通过此次改革,推动整个医疗行业职称制度的完善。


刻舟求剑的一线认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医护人员对抗疫一线职称优待政策不满,认为不合理,基层意见较大。

为什么意见大?

我个人觉得,是对抗疫一线人员认定的问题。

说实话,疫情一开始之初,当时就像上战场一样,对于援鄂的,认定一线,谁也不会说什么。

但疫情三年,后来的一线认定,就完全乱套了。

尤其是到了最后一年,各地都出现病例的时候,就搞得非常不公平,刻舟求剑。甚至暗箱操作,同样都是接触阳性病人,有的算,有的不算,乱七八槽,乌烟瘴气。

这种情况,不出事,才怪事。

利出一孔的原则。

近几年,不少业内同行,都大放厥词,常常网上对职称评聘指手画脚,要求改革,甚至希望取消。

有效么?

屁用没有。

不懂管理者逻辑,井底青蛙。

质疑形式主义,甚至认为继教学分、职称评审制度等,都是僵化的形式主义,天天喊杀喊停。连你都知道的事,以为人家不知道利弊么?

知道。

但不愿意改?

为啥?

因为除了弊,还有利。

利,不出一孔,队伍就不好带。

商鞅变法,是怎么把全国动员起来的?

说到底,就是把上升的通道,全部都堵死,只留一个:耕战。

只想保持活着,那就老老实实的耕,稍微想过好点的日子,就出去战。

其他的路,一点都不留,统统断掉。

这个逻辑,如果往底层去挖,各个岗位都是这样的逻辑:高考上学校,就看你高考分数,其他长的再帅、唱歌跳舞扭秧歌再好,主流还是看高考分数。销售团队,考核完成率、增长率,其他都不太看重。

放到医生晋升上面,就看你发了多少篇高分论文,有没有其他评聘优先项。会不会看病,不是最重要的。

背后,都是利出一孔的设计,规则越简单越好。越复杂的规则,漏洞越多,对组织来说,管理成本越高。

只能在组织的规则里,拼命工作,这是组织愿意看到的。

什么是妖?

神仙管不了的东西,就是妖。

纪律和规则,利益与朋友。

纪律和规则这种东西,说的人和听的人,待遇从来就是不一样的。价值观之类的,都是骗人的。

谁维护了你的利益,谁才是你的朋友。

很多人对职场生态规则很不屑,怀揣着未经过广泛确认的才华和能力,看不起领导,瞧不上同事,凡事都锋芒毕露,遇事不懂得弯腰,将表忠诚视为“阿谀奉承”。领导看不到回报的预期,凭什么好处给你呢?

根据长期互惠原则,领导更愿意将好处给那些能力稍弱、但懂得利益关系的干将。在职场生态链里,利益互动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将功劳让给领导,主动为领导背锅,多想想领导的所需和难处,这在领导的眼里就是担当。如果你过于保护自己,不懂得适当付出牺牲,在领导的眼中是不值得托付的人。

在社会运作的完整规则里,每一条路设置好了权力、人力、资源和利润的配比,而权力排在第一位。

但我们很多医护人员,自诩知识分子,清高傲气,学不会与领导“结缘”。

不愿意巴结领导,也没问题。问题是,你就不能再被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洗脑,比如“三年学会说话,三十年学会闭嘴”之类的。

要知道,我们常说,做人要“管好你的嘴巴”。许多人都理解错了,以往是要“身稳口稳”,并以此为是。

其实,这句话,包裹两层含义:

一是,不该你说的话,不要说。

二是,应该说的话,你要说。

可世人都只在意只关注,第一层含义,而忽视忘记了第二层含义。

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叫沉默是金。

该说话的时候不说,沉默是坑,是将自己的权益深埋。

人这一生,看似有很多选择,其实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步。

走对了,扶摇直上。

没走对,只能看别人,扶摇直上。

当关键时刻来临之时,有人能够完成凤凰涅槃,从而实现层级跨越。有人却只能坐看时机流逝,感叹造化弄人。

重要的,是能最大概率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医考资料优选
一个专业的医学资料整理创作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