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透出什么样的光
□ 何丹丹 金沙人
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关键在能否有创新思维、创意引领、创造成效。日前,《扬州日报》以《数字“小巨人”催生文化大产业》为题,对广陵区文化产业做了纵深透视。其中江苏一束光发展有限公司的做法,发人深省,给出了参考答案。该公司的扬州首部互动悬疑剧《你猜》,于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洛春堂演艺新空间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一束光”透出了什么样的光?
这束光,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希望之光。怎样让沉睡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激活,融入时代,走进生活,走向市场,让百姓用真金白银为它买单,靠的是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凭的是棋高一着的独特创意,拼的是舍我其谁的豪情满怀。这部将清曲、木偶、扬剧、地方传说等非遗以及名人逸事等扬州元素,巧妙编织成《你猜》的悬疑剧情,褪去了高冷晦涩的外衣,露出了亲切可爱的面貌,华丽时尚的现代感,油然而生的代入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观演关系在重塑,文化资源在转化,鲜活的应用场景,让市民游客变身局内人,时而欢笑、时而惊叹、时而好奇,成功将一部生动的地方史志衍生为沉浸式“文化大餐”。在文旅产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一束光”以这样现代手段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到了连演30场、场场爆满的好成绩,不仅激活了景区闲置的空间资源,也为周边配套商业带来了人流量,更为文化产业突围照亮了希望之光。
这束光,亦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再生之光。在“一束光”《你猜》剧目现场,灯光效果可随着剧情的深入推进,精准变化匹配,冷光、暖光切换自如,或烘托氛围,或引导观众情绪,加之近距离观剧,不少人直呼“沉浸式氛围感拉满”!这背后,是科学技术对观众情绪的“拿捏”,更是科技与文化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科技和文化融合,能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加快规模化。“一束光”以广陵公共文化中心为依托,专注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聚,在扎木成排中力求量质提升。首期入驻16家文化类企业,悄然形成了颇有规模的直播基地。基地里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怀揣人生逆袭梦想,手执科技报国绝技,在文化市场上叱咤风云。其中有小试牛刀的兴奋,也有铩羽而归的苦闷,更有携手攻关的喜悦。他们坚信为文化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让科技增强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文化经济的必由之路。传统文化经现代科技的融入焕发新春,活下来,火起来,传下去,不再是梦想。文化和科技融合这篇大文章才开了个头,但显示的蓬勃生机越发坚定我们打融合牌、走科技路、吃文化饭的信心,期待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大舞台上精彩亮相。
这束光,还是文化消费的市场之光。物中主人意,才是好东西。消费是文化产业绕不过的难题。我们的文化产业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情绪价值,而且更要保持人们长久的情感价值,让叫好又叫座成为文化消费的不变追求。既不能以哗众取宠的噱头迎合市场,也不能以单纯强调社会效益排斥经济效益,始终做到双效统一,让文化消费成为百姓捧腹之余的精神享受。“一束光”提炼扬州传统文化精华,精准捕捉文化需求,及时优化市场定位,精选游客好奇、本土市民喜爱的清曲、扬剧等文化精髓以及名人轶事,通过悬念故事将其巧妙融入,将文化变现,使消费成真。据了解,“一束光”明年还将在瘦西湖和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情景观演项目,再现扬州盐商文化盛景。“一束光”为文化产业勇闯市场打出了样板。事实证明,只要放下自以为是的傲慢,多点造福于民的情怀,靠好产品、好服务,就一定能在文化市场上建功立业。
“一束光”作为深耕扬州文化市场的本土民营公司,在文化资源转化、科技文化融合、文化消费上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其透出的光,尽管还很微弱,但却可以增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期待有更多的“一束光”汇聚,这样扬州的文化产业定会光芒万丈。
免责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扬州日报
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