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江北,致敬榜样。为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向先进模范学习,江北区持续开展先进模范视频展播与“寻找身边好人”系列先进事迹展示,积极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在繁忙的都市丛林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穿梭于心理围城,拨开心灵的迷雾,用专业知识和无限耐心,帮助那些陷入情绪泥潭的人冲破困境,在黑暗中找寻“生门”。他的工作日常,不仅仅是精神治疗,更是一场又一场深刻的心灵救赎。
他是罗华中,江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卫生科主任、心理治疗师,江北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江北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江北区应急心理救援队负责人,2019—2020感动江北身边最美医务工作者,全市第一个专门从事家庭心理健康防治工作的临床机构牵头人。
从业16年,他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千余次,处置大大小小的危急事件百余起;他服务全市首条由政府开办的24小时公益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守护老百姓精神家园;他指导江北区125个村社和66所中小学建设心理咨询室,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16年如一日
他人心灵的引导者
2009年,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罗华中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心理服务工作。刚入门缺乏临床经验的他,面对复杂案例时也会力不从心。他就利用上下班坐公交的4个小时,看案例、学习理论,一点点地积累。
日复一日接触负面情绪,不良影响就像越滚越大的雪球,这是每位心理医生必须迈过的坎。为了更好地为求助者服务,他就运用所学专业进行自我调整,还会寻求国内外资深专家督导和个人分析。“心理医生既是他人心灵的引导者,也是自己情绪的守护者,每一句震撼来访者内心的话语都是历经多年痛苦的深刻总结。”罗华中说。
从业16年,罗华中曾经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是,每当听到病人跟我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我,但是你没有,是你让我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罗医生,你不要走,你走了我怎么找到你’……当听到这些认可和诉求,当看到向我求助过的人又勇敢追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怎么都要坚持下去。”罗华中说。
“天使在线”
用尽全力抓住的“生命线”
救助的患者越多,罗华中越感责任重大。“有没有一种方式,能更迅速、更方便,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在求助者即将崩溃绝望的危急关头,及时伸出一双抚慰的手,进行干预、救助呢?”偶然得知江北区正在筹备公益性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他毅然加入,成为首批志愿者,为团队提供专业培训。
2012年2月14日,江北区24小时免费公益性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023-67995995)正式启用。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组建了由10余名志愿者骨干组成的“天使在线”团队,专门负责接听热线电话,处理心理危机事件,开展突发事件后应急心理救援任务。
“呜呜呜……我的儿没得了,我啷个活啊!”一个冬日凌晨,罗华中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一位老人在热线那头号啕大哭。
老人只是哭。“阿姨,我很想给你递几张纸巾,但是没法马上坐到你旁边来,你身边有纸巾吗?”“我想多陪你一会儿。你说不说话都可以,只需要让电话保持畅通就行了。”电话这端,罗华中仔细倾听对面的动向,轻声安慰。
七八分钟后,老人终于开口说了句:“谢谢”。原来,老人相依为命的儿子一年前被查出身患绝症。老人刚刚醒来,想看看儿子,发现儿子已离世。她责备自己年纪大了没用,早早地睡了,没能陪儿子最后一程。“娃儿给我留了张纸条。他说他不怕病死,就怕我受不了。还写了几个电话号码,说如果他走了,我很痛苦时,可以打这些电话求助。”老人哭着说。
在罗华中的安抚下,老人逐渐缓过来。他指导老人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由医护人员到场处理,然后让她重新拨打热线,陪她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之后的几个月,罗华中还多次主动给老人打电话,陪她度过哀伤期,重新开始生活。
很快,罗华中由志愿者转为负责人,带领团队不断精进。为提升团队成员危机干预能力,罗华中引进国内外一线专家,开展高水平的系统培训。他积极运用新技术,创新干预工作模式。团队建立的社区社会心理服务“6+1”模式,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发展的心理危机“追阳转阴”工作法,被重庆市多部门评选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项目”;创立的“关系危机干预”,拓展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范畴。
罗华中还带领团队,开发出专业的测评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求助者可自行进入系统进行评估。团队通过后台数据随时关注,发现异常立即联系。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扩大覆盖面,提高救助及时性。
“天使在线”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有情怀的心理助人者,他们之中有医生、有教师、有社区工作者。截至目前,累计46名志愿者加入“天使在线”团队。多年来,他们轮流值班接线,守护市民精神家园,共服务群众近5.1万人次,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约1100人次,成功挽救了成百上千有自杀倾向的个体和背后的家庭。
从“心”出发
不掉线的精神“急救包”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显示,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子样本中,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江北区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66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这些地方,罗华中用智慧与爱心拨开“心情”迷雾,点亮青少年心灵的灯塔。
罗华中的文件柜里珍藏着一个圆形的吊饰。“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礼物之一,是一个孩子走出阴霾重新生活后为我定制的‘平安符’。”
这个孩子曾经在公交车上指认过小偷,却被恼羞成怒的小偷拦在小巷子里毒打一顿并威胁。孩子受到惊吓,精神状态急转直下,学习成绩下滑,面对父母的责骂,也不敢说实话。那时候,罗华中正好去学校做巡回心理健康服务。在一些细节中,罗华中观察到孩子的异常。
第一次见面,孩子极度自卑、自责。罗华中帮他从自责中看到他内心的羞耻、恐惧和愤怒,乃至愤怒背后的挫败和自我怀疑……抽丝剥茧,一层层把他带出痛苦情绪的旋涡。
“整个治疗持续了七八年。我成为他的精神‘急救包’,也见证了他从中考到高考再到上大学。”不久前,罗华中还接到了孩子打来的电话。说到这里,罗华中很欣慰。
从失忆流浪女孩的救助,到亲人自杀后偷偷抱着凳子睡觉的小女孩,到居民楼火灾后儿童创伤的修复……这些年,罗华中帮助一个又一个的青少年找回重新追梦的勇气。他还在学校定期开展巡回讲座、专业培训,选取有潜质的老师参与实践,让这些老师成长为专业心理辅导员,成为学校师生心中的“定海神针”。
追根溯源
守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关”
通过多年的心理危机干预,罗华中发现,家庭健康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曾经有一对求助的父母,父亲在外地工作,小孩初三住读。最近孩子每到校门口就头痛、晕倒。通过询问,原来近期孩子成绩下滑,父亲非常焦虑,每次回家就斥责孩子。孩子既渴望父亲回来,又害怕父母责备,就在“夹缝”中压抑,最终陷入抑郁,出现严重的躯体反应。
罗华中甚至还接到过幼儿园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父母的焦虑变成一只只充满控制欲的“野兽”。而毫无反抗力的孩子只能默默承受,成为“夹心饼干”,回避、上网,甚至走向极端,其实只是他们逃避的方式。唠叨、操控、过度关心可能是父母在转嫁自身焦虑。
为此,罗华中带领团队在字水中学做了一年的“父母课堂”。通过深入这些家庭,了解家庭亲子关系、交流模式,探索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家庭关系、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每个家庭核心成员都很关键,要给彼此的相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要磨合寻求最佳的相处模式。”
更多地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就是提前打好“预防针”。为此,他带领团队专注家庭心理健康,力推家医校合作,引入了国内第一个国际家庭治疗协会临床认证项目,培养了全市第一批国际家庭治疗协会认证家庭治疗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专门从事家庭心理健康工作的临床机构——重庆市江北区家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米兰模式单面镜家庭治疗室和第一批标准化的游戏治疗室;发起了“学校巡回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和“家医校合作模式系列活动”;成立了“罗医生心理工作室”,免费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公益心理治疗服务。
十余年来,罗华中已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科普宣传200多场,现场心理援助上百起,个体和家庭心理咨询10000多人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未来,我会加大对青少年的关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护航’,帮助他们健康阳光成长。”谈及未来,罗华中说。
“点亮无数心灵‘灯塔’。让每一颗受伤的心重拾生活的勇气,是我作为心理医生最感荣耀的时刻。希望每个求助者都可以走出阴霾,逐梦前行。”这是罗华中从未改变的初心。
来 源:重庆江北APP
审 核:徐娇
责 编:付珊珊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