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常发的这八种心,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几种?

百科   2024-11-10 06:32   福建  

发心立愿,是修行的根本,然而有些佛弟子因为受习气影响,发心往往偏向自利,但不正的发心终有缺陷,无法感得圆满如意的果报。因此我们要发“广大的菩提心”,即平等慈悲之心。
省庵大师便鼓励我们像诸佛菩萨一样,发起把众生都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的平等的慈悲心。




辨明真假菩提心




发心虽重要,但每个人的心愿目标千差万别,如果没有善知识加以分别引导,就好像一盲引众盲,相继堕深坑。

“所发之心”大致分为八类,一共正反四对,下面让我们依次对照,看看自己的发心属于哪一类。
-邪与正-
邪心是指发心学佛只为求人天福报,如诵 经只为营造一个佛系人设;或是供佛只求积福,能够一夜暴富;亦或是躲入山中打坐,只为逃避尘世喧嚣,享受片刻安宁等等。
与之相反,学佛只求解脱生死便是发正心。因为有生命便有一个承载生命的躯壳(如人、猫、狗、兽等等),而有了躯壳,便会有老病死等苦恼的聚集。
因此此生能够有幸为人,得以听闻佛法,最紧要便是解脱离苦,而非享受欲乐,轮 回受苦。

-真与伪-

真心是指能够坚持自利利他,就算成佛的道路再长、众生顽固难以度化,也能够对此不生厌倦。就像常精进菩萨为了度化一个众生,可以跨越无量劫,也不会心生弃舍。
伪心一般有四种情形,其一是对自己的罪过不加以忏悔。人非圣贤,谁都会犯错,但如果犯错而不加以忏悔改正,反而掩饰隐瞒,外表看似清净,内则充满贪嗔痴等烦恼。
其二是“三分钟热度”。有佛弟子初学佛时精进不懈、每日定课,但一段时间后,便给自己“带孩子”“工作忙”等理由开始松懈。
其三是虽然也有慈悲心去做好事,但慈悲并不纯正,夹杂着贪名好利之心。
其四是虽然也修五戒十善等善法,但仍不时因贪嗔痴而造作恶业,并不肯忏悔除去,致使所修善法被罪业污染。
-大与小-
发小心是只求自保,而发大心就是在发心的时候向佛菩萨看齐,如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广度众生。
因为六道之所以轮转,业果之所以产生都来源于众生,但凡有一个众生未能得度,世界便无法真正清净。
我们无时不在起心动念,造作种种善、恶、不记等业,命终时根据业力决定下辈子去哪儿,不断在六道徘徊受苦。若无人发广大心,行广大行,这个受苦的循环终无止息。
-偏与圆-
最后的偏与圆相对境界较高。偏是指发心虽真虽正,但在他的眼中仍然有众生与佛的区别,执著于有佛道可成、有众生可度、有能修之我、有所修之法、有众生是我所度、有佛道是我所成。
就像《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圆”则是知道自性与佛性没有区别,迷时是众生,悟时为佛,因而不执著上述种种,正如上述《金刚经》句子的后半句“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对照上述八类发心,你的发心又属于哪几类呢?在判断发心归类后,便可以有所取舍。

自在罗汉
分享素食、养生、佛教资讯、佛歌、佛教影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