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中山人,把海水卖给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文摘   2024-11-14 09:27   美国  

你们知道,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海水,

从哪里来的吗?


由于养殖的很多都是珍稀鱼类,

所以珠海长隆

对海水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对盐度、浊度等都有要求。

而中山一名渔民,

成功抽取万山群岛海域

水下18米的海水,

卖给珠海长隆,

成为该乐园的海水供应商!


这名中山人,

他叫何长根,现年64岁。


何长根(左)与儿子何桂福(右)一起乘小艇前往冷海水运输船。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何长根2000年就做起了海水搬运生意,服务于水产养殖户、水产市场和海洋公园等。而今,他经营着珠海市渔洋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何氏兄弟天然海水店,成为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海水供应商。现有2艘供水船和3艘冷海水运输船,最大的一艘冷海水运输船花了1250万元,能去更远的海域装水,一次取水约4000立方米。


何长根的冷海水运输船。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充满想象力的生意

如果天气正常,清早,船体总长66.8米、船长59.85米、船宽17.8米的冷海水运输船粤斗渔运87033便会从码头出发,驶向一望无垠的万山群岛,到达目标水域,选定取水点,将船停下来,将取水管垂到海底30米处,启动水泵,海水通过管路源源不断流进船舱,满舱之后,船原路返回,驶往目的地,全程约12个小时。满载的海水通过3台40立方米专用运水车和3台五十铃货车,分送给珠三角海鲜市场和养殖场客户,部分海水运到中山、珠海、江门、顺德、东莞等地储水点,以备台风天使用。


何长根说,另一个出海取水时段是下午出发,第二天凌晨才能回港。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生意,克服近海水环境不佳的困扰,向大自然索取优质资源,专业为水产养殖户解决养殖海水需求,而且取之不尽。


11月8日,因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影响,何长根的船不能出海取水,这让他有些心焦;11月10日,台风“银杏”的影响减弱,冷海水运输船可以出发了,记者赶在船出发前来到位于神湾镇竹排村的海堤,只见三条冷海水运输船并排卧在岸边,船上人员正在做开航前的准备。记者坐上小艇来到船边,借着软梯上船,看着何长根和儿子何桂华、何桂福现场调度,发出指令。


何桂福登上冷海水运输船,准备出海作业。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14时30分,粤斗渔运87018率先出发。这艘船2019年11月建造完工,总长62.1米、船长57.5米、船宽13米、参考载货量1889吨。另一艘整装待发的粤斗渔运87019,2021年底建造完工,总长49.8米、船长44.94米、船宽13米、参考载货量1539吨。何长根说,这三条冷海水运输船投入了3000多万元。


何长根说,这三条冷海水运输船投入了3000多万元。 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去年对于何长根来说是关键之年,

他的公司与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签署了海水供应合同。


项目责任重大,因为珠海长隆海洋馆养殖的都是珍稀鱼类,海水取自珠海万山群岛。为了这个项目,何长根的渔洋公司配备了两条专用供水船,对取水点坐标位置、取水口深度都有严格规定,要求取水口在水质最佳的水下18米中层位置,海水盐度达到32‰以上,氨氮不超过0.2PPM,硝酸盐不超过2PPM,浊度不超过1.5NTU,每船水必检。一份检验报告显示,所有项目合格,如浊度仅有0.99NTU,远远优于规定标准。

何长根正在做出航前的准备。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敏锐洞察市场先机

一个渔民出身的人,

如何在常年搏风打浪中

发现海水生意,

找到人生另一片蓝海?


1982年


何长根承包了所在渔村一条10多米长的拖船,不是用来捕鱼,而是用来拖蚬,给改革开放后刚刚兴起的养殖业供应饲料,当年成为受表彰的万元户。一时之间,很多渔民跟进,渔村冒出10多条同样的拖蚬船。


中山神湾镇神溪村渔业生产小组航拍图。记者 文波 摄

1992年


他上岸了,带着两个弟弟到城区南门头市场卖海鲜,他感叹:“当时海鲜真的好卖。”他说,曾有一只甲鱼卖了600元。更重要的是,从渔民到商户的身份转变,让他看清了一条产业链。

1994年


他和弟弟于1994年和1995年买了两条大拖船,一条近500马力,一条500多马力,联手出海捕虾,他说那是当年中山最大的捕虾船。

2000年


他一边捕虾,一边上岸做生意,在珠海市白藤头海鲜批发市场开办了海水冰块销售店,在中山坦洲镇买了一条水泥船用来装运海水,也在市场附近开起了海水冰块销售点,专供应海鲜批发市场里的商户。当年海鲜市场缺乏咸水供应,海鲜档口部分老板用海精盐兑水,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养殖效果不理想。更多商户直接用运海鲜的废水,水质堪忧,鱼很容易死掉。


于是,

他做起了

卖优质海水的生意。


何长根说,刚起步时很不容易,一天只有几十元营业额,因为当时还没有人卖过海水,大部分人习惯用海精盐养殖,他找了一个大客户,免费让客户试用,试用好了让客户定价,客户认为值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在不亏本的情况下慢慢开拓客户,后来客户一致认为效果很好,海水这才普及开来,改变了养殖业的水环境。


他的公司网点主要沿着西江分布,重心在磨刀门水道,海水搬运事业的起点就在家乡渔村对面。闲暇时,他习惯回到渔村,跟大伙聊天,分享自己的经营心得,启发更多人转变思路。


梳理何长根的事业线,能清晰地看到,他一直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先机,走在了市场前面,尤其近些年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开发,渔获减少,渔民面临转产转业,他摸索出了一条“上岸”之路。

何长根(左)与儿子何桂福(右)正在调度运输船的抽水管道作业。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继续延伸产业链条

回溯何长根的人生履历,他出生在渔村,几十年里辗转于马角渔业队、横门渔业公社、神湾渔村,是中山渔民命运的一个缩影。


●1959年6月成立神湾公社渔业大队,由附近各大队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的社员组成,马角渔业队诞生,次年何长根出生。


●1970年8月,中山县决定选址横门成立渔业公社。


●1974年,马角渔业队整体迁入几十公里外的横门渔港,从珠江磨刀门出海口迁到横门出海口安家,变身为神湾渔队。


●六年后的1980年,他们从横门迁回神湾,成立神湾渔业大队,仍归属横门渔业公社管辖,安置到下厚围定居,就在后来的斗门大桥南侧磨刀门水道边,离原来的马角约2公里路程。后来渔村行政区划几经变迁,目前归属神湾镇管辖。

何长根回到渔村。记者 程明盛 摄


说起他的市场敏锐度,何长根很感激1976年横门渔业公社为他们提供的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机械培训班。他说,当年为了培养机修人才,从各个渔队选派有学习基础的年轻人,神湾渔队只有梁金瑞、霍七有和他三个学员,全班只有几十个学员。


何长根(右)回渔村与神溪村渔业生产小组支书黄金健(左)、神溪村渔业生产小组组长陈华桂(中)交流。记者 程明盛 摄


机械培训班条件很简陋,是一个临时培训点,机械班的课程非常实用,主要是维修柴油机,这是渔业公社最需要的,那时渔业公社逐步推行机动船,由于技术落后,柴油机经常罢工,当时维修能力不足,是渔业公社的短板。


从机械培训班出来后,学员的技术派上了用场,何长根成为渔业公社技术能手。尤其改革开放后,何长根租下集体渔船,随后买了渔船,技术成了他的成功法宝,何长根感慨:“后来许多年里,自己的船出现机械问题,基本能自己排除故障,即使现在,很多机械故障都是自己解决。”


何长根(左)与儿子何桂华(右)正在维修运输船船储锁链。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说起最新的计划,他说11月8日跟二儿子何桂福一道,参与了中山市板芙镇广福村鱼塘投标,以每亩4000元年租金租下78亩鱼塘,计划投资300万元养虾,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桂虾,就用自己的优质海水养殖。带着历年供水经验,何长根走访不少养殖户,了解到用海水养虾是一个优选项,给虾类一个接近海洋的生长环境,能增强虾的抵抗力,减少药物依赖,养出来的虾更接近天然虾。


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尝试海水养殖。


看得出来,他的产业链条正在延伸。

何长根(右)与大儿子何桂华(中)和二儿子何桂福(左)在甲板上交流。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文:记者 王帆 程明盛 通讯员 崔建灵
图: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程明盛
编辑:曾嘉慧
二审:朱   晖
三审:查九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往期推荐


沙溪队晋级全国“村BA”八强

今天开幕,亮点抢先看!

出行注意!中山这些公交线路有调整

海上“三台共舞”,中山气温重回30℃

最新!价格将下调




夏威夷中文台
夏威夷中文電視臺(Hawaii Chinese TV),致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大力宣傳偉大祖國的日益騰飛,積極服務廣大海外同胞,加強海內外各領域溝通與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