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桐乡市乌镇中学老师向守国的第二个援期即将结束。6年,从47岁到53岁,2800多公里,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向守国成为了浙江援派西藏时间最长、也是年纪最大的一位援藏老师。
“初到高原的新奇,嫁接了拉那高中非同一般的热情,一种信念像雨季丛生的高原绿色,从山脚一直向上,生长到了高处。”这是向守国在2019年8月11日写下的诗句。
这一天,47岁的向守国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团的20位成员之一,在淅淅沥沥的夜雨中随团入藏,来到受援学校——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披上了洁白的哈达,也开启了他的教育援藏工作。
右一为向守国
2022年5月,即将援藏3年期满的他,提前向组织申请续援获批。同年8月,他加入浙江省第三批教育组团,再次回到拉那一高的三尺讲台上奉献雪域。
“尽管基础薄弱些,但是高原上的孩子们很纯朴,对老师也非常尊敬,我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
刚去时,向守国担任高一两个班的历史学科教学,他问学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许多学生竟然答不上来。“已经预想到学生的学情基础比浙江的学生要弱,但真接触下来,比预想的底子还要薄一些。”
于是,他选择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不用题海战术,但求将每道题蕴含的每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课后作业也是他根据学生情况做的“独家定制”。
考虑到学生课堂上记笔记速度慢和不规范,影响学习进度,每节课后,他都会把知识精心梳理形成学习资料,印发给每一名学生,还主动利用碎片时间进教室辅导。有耐心、教法灵活、语言幽默、旁征博引,学生们都喜欢他和他的课堂。
讲台之下,向守国爱好文学,创作了许多诗歌,也出版过散文小说集。于是,他开办诗歌讲座,讲江南朦胧诗意,也讲格萨尔王英雄史诗,在许多学生心中埋下了浪漫主义的种子。
“现在,老师们还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有位老师来自嘉兴,还是党员,他就讲‘红船精神’,我来自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就讲智慧小镇,还有八八战略、枫桥经验、山海协作等等,让学生去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以及浙江的亮点工作。”这样的讲座像是一副望远镜,借着援藏教师们的视野,高原上的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向守国还积极在“教师圈”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不仅将乌镇中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带到了拉那一高,推动本土教师的教学手段由纸质备课向无纸化备课升级,提高课堂效率,还与本校青年教师李明星师徒结对,帮助他提升教学水平,在市、区级教学大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来藏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的意义真的太重大了。尽管我们学校的生源不是最顶尖的,但经过学生与援藏、本土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在2024年高考中创造了上线率100%,本科率96.41%,重本率68.92%的历史最好成绩。”向守国表示,看到学生们“展翅高飞”,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教学任务之外,向守国还一个人肩负起整个援藏团队的宣传、材料撰写和报送工作。前3年,他在浙江援藏网、浙江教育报等媒体数十次报道援藏团队,并独立撰写、编辑出版了《秉持初心,励志雪域——援藏纪念画册》与总共80多万字的《爱播拉那——浙江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汇编》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对浙江省第二批教育组团的援藏工作,做了精彩总结和回顾,字字句句,皆是心血。
他也曾成为爱心的桥梁,为“阳光助学”、民族团结等工作,奉献自己的智慧。不仅助力脱贫攻坚捐款申扎县贫困牧民,申请援藏资金成功改造拉那一高45个教室4G内存一体机,还牵线援派学校乌镇中学和拉那一高,筹集爱心资金13000多元,助力37位那曲学子点亮“微心愿”,完成高中学业。
向守国始终对学生们说:“中华民族是个共同体,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理应相互扶持与帮助。大家庭团结了,国家才能更强盛。”
“援藏,援藏,三年已满,一生未足。”当初来到西藏的向守国,源于内地人对自带神秘的异域的向往,源于文学爱好者对增加阅历见识、丰富情感的渴望,更源于一位一线教师将更好教育资源带到边疆地区的热望。
下一个3年,决定的背后,有不舍,有触动。某个周一,升国旗结束后,学校宣读了参加市里科技大赛获奖学生的名单,一二三等奖都有不少。
“我当时甚至有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感觉,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教育也可以做得很好,也感觉我作为援藏团的一份子,能够参与到祖国边境地区与民族的教育中来,多么骄傲,只要有机会,我愿意继续干几年。”
向守国告诉记者,援藏的过程中,有辛劳,有病痛,但随着岁月的沉淀和积累,留下的都是最美好的回忆。若用他的诗句来表述,便是“往事完成了必要的筛选,上岸时,已经变成洁白的贝壳”。
来到西藏,他体会过离家的孤独,经历过背生毒疮、口腔溃疡、缺氧摔跤导致眉骨碎裂缝合15针等病痛,高反、干燥寒冷、水土不服,更是家常便饭。
但他也说,除了教育工作中收获的成就感,这里的美景、美食和藏文化都是人生中新的体验。高原的皑皑雪山、金色夕阳、纯净天空,都出现在他的诗歌中;藏医药治好了他母亲多年的胃疾,吃饭更香,人更有精气神;和女儿相聚时,手抓羊肉也成了餐桌上的“老常客”。
值得一提的是,向守国的女儿向姝仪也加入了这场援藏接力,成了“援二代”。向姝仪不仅在2020年医科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国家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还在2023年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参加了留职考试,正式入职西藏自治区卫生系统,继续将青春奉献在祖国边疆。
向守国回忆,女儿曾说“老爸是我的榜样”。在她留职考试面试的前一天,他问女儿:“会不会后悔?”女儿很坚定地说:“不后悔。在这里,我得到了锻炼。”这话让他对女儿刮目相看,也带给了他十足的力量。
“两次援藏度六载,一片真情铭终生。”在受援学校“浙那同心路”的宣传展板上,向守国许下这样的援藏格言。3月,向守国将再度去往拉萨。“我要在讲台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最新动态: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