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中国的反制来了,商务部称:鉴于美进口成熟制程芯片低价冲击国内市场,损害中国国内产业权益,将会对美低价芯片启动调查!

文摘   2025-01-24 06:40   山东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疯狂"卡脖子"的操作吗?这不,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 美国竟然开始低价倾销芯片了!这一波"从死命制裁到疯狂甩卖"的操作,直接让中国商务部坐不住了。1月16日,中国果断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面对这场芯片市场的"蝴蝶效应",想必大家都和小编一样满头问号:美国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戏?莫非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要理解这出"芯片大戏",我们得先搞明白芯片市场的"江湖规矩"。在芯片的世界里,有两大门派:先进制程成熟制程

先进制程就像"高端跑车",7纳米以下的制程,主要用在最新款手机、AI芯片这些"豪华装备"上。这个领域基本被台积电、三星这些"大佬"把持,全球市场份额高达95%

而成熟制程则是"大众汽车",28纳米及以上的制程,用在汽车电子、家电等日常产品上。这个市场年需求量占据全球芯片总量的80%。别看它不起眼,可经济价值一点不含糊,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900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可是"混"得风生水起。从华虹半导体到中芯国际,再到格芯中国,国产化率已经突破70%。这么来看,美国这波"低价攻势",怕是冲着这块"肥肉"来的。

要说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2022年,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祭出了堪称"史上最严"的限制令,连5纳米以下的AI芯片都不让卖给中国。不仅如此,还拉上荷兰、日本组了个"小团伙",把光刻机、原材料都给卡住了。

但,这波"围追堵截"的效果似乎和预期有点偏差。中国企业不但没被"卡死",反而在成熟制程领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 • 格力自研的智能家电主控芯片成功量产

  • • 中芯国际的成熟制程产能持续扩大

  • • 本土化供应链逐步完善,28纳米及以上制程国产化率突飞猛进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中国企业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市占率节节攀升。据统计,2023年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突破35%,比2022年增长了整整8个百分点

这不,美国的"新招数"来了:大幅补贴成熟制程芯片生产企业,让他们能以"白菜价"杀入中国市场。有数据显示,部分美企的芯片售价比同类产品低了35%以上,这不是明摆着要"掐死"国内芯片厂商吗?

国内企业压力山大:

  • • 部分厂商库存积压严重

  • • 产能利用率普遍下降20%以上

  • • 有企业不得不开始"节衣缩食"

表面上看是价格战,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产业围剿

从战略角度分析,美国这波操作有三重考量:

第一重是"釜底抽薪"。成熟制程芯片看似不起眼,却是产业链的"粮食"。通过低价倾销打击中国企业,就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根基

第二重是"围魏救赵"。眼看在先进制程上的封锁收效不佳,美国开始转向成熟制程领域下手。毕竟,没有成熟制程打基础,先进制程就是空中楼阁

第三重是"双刃剑"策略。通过补贴政策,美国不仅能打压中国企业,还能刺激本土半导体产业回流。据统计,已有超过15家美国芯片企业申请了补贴计划。

但美国这招"釜底抽薪"也存在隐患:

  • • 违反WTO规则,可能引发更多国家不满

  • • 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存疑

  • • 可能激发中国加速科技自立的决心

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或许会成为一个"助推器",倒逼中国芯片产业完成转型升级。就像一位资深分析师说的:"有时候,最大的危机就是最好的机遇。"

这场芯片大战的最终赢家是谁?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全球化与"脱钩"的十字路口,单边主义终将难以持续

对中国芯片产业来说,与其担心美国的"降维打击",不如把这个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毕竟,真正的"护城河"不是价格优势,而是核心技术

正如一位网友说得好:"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反制就是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