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惊天一击!国产EUV光源突破,SML花了几十年搞定的技术,哈工大直接跨越7nm到13.5nm!网友:这是认真的吗?

文摘   2025-01-10 06:41   山东  

"芯片制造中的皇冠明珠",这个称号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但你知道吗?这顶"皇冠"目前只掌握在荷兰ASML公司手中。而这个"明珠",就是EUV(极紫外光)光刻机

想制造7nm以下的先进芯片?没有它不行。想玩转3nm制程?更离不开它。而就在最近,哈尔滨工业大学传来重磅消息 - 成功突破13.5nm极紫外光源技术,这一消息立即引爆了整个科技圈。

要我说,这简直就是在芯片领域的"天问一号"级突破!

说到EUV光刻机,不得不先聊聊它为啥这么"娇贵"。想象一下,这台设备的核心工作原理是用一束仅有13.5纳米波长的极紫外光在硅片上"画"出电路图案。这就好比用一支超级精密的"画笔",在一张"纸"上画出比头发丝细几万倍的线条。

而且,这束光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产生的。科学家们需要先把锡滴加热到等离子体状态,温度高达数万度,比太阳表面还热!然后通过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最终才能产生我们需要的极紫外光。

正是这种苛刻的技术要求,让全球只有ASML一家公司能够制造出可商用的EUV光刻机。这台"庞然大物"售价超过3亿美元,生产一台要整整用掉40万个零件。而最要命的是,它的核心部件都被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死死卡住,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2025年伊始,哈工大航天学院赵永蓬教授团队就给国内半导体圈送来了一记重磅炸弹 - 成功研制出13.5nm极紫外光源。这个消息让不少人都惊呼:"卧槽,这是真的假的?"

别激动,我们来看看这次突破有多硬核。团队使用了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路线,成功实现了13.5nm波长的极紫外光源稳定输出。简单说,就是他们找到了一种新方法,能让这束"超级画笔"稳定工作了。

要知道,光源可是EUV光刻机的"心脏"。没有它,再精密的光学系统也是"白搭"。而哈工大这次不但搞定了光源,还实现了可重复、高稳定性的技术指标,这就厉害了。

不过,有人可能要问:"ASML都用的是激光等离子体路线,咱们为啥走放电等离子体?"

这就要说到技术路线选择的学问了。激光等离子体路线虽然是现在的主流,但成本高得吓死人。而放电等离子体路线虽然技术难度不小,但成本优势明显,而且理论上能效还可能更高。哈工大这次选择"另辟蹊径",说不定还真走出了一条新路。

不过话说回来,从实验室突破到产业化应用,还有不少"坑"要填。比如能量转换效率、系统稳定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和验证。但有了这次突破打底,起码证明了"这事儿咱能干"!

要理解这次突破的分量,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去看看。2017年,长春光机所才刚刚搞定32nm技术节点的光刻机。这一晃7年过去,直接跨越到了13.5nm级别,这进步速度绝对称得上"火箭式"。

但别高兴太早。跟ASML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功课"要补。ASML的EUV系统,光源功率能达到250瓦,能量转换效率在5-6%左右。而目前国内的实验数据还没完全公开,估计还有不小差距。

不过,最近国内在光刻机领域可是捷报频传。就在去年年底,华中科技大学在EUV光刻胶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日本的技术垄断。这就像是在搭积木,一块块关键零件正在逐渐就位。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内高校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哈工大走放电等离子体路线,华科开发新型光刻胶,都是在用创新思维来应对技术封锁。

当然,光有单点突破还不够。光源光学系统光刻胶机械系统这些模块得协同发展,就像交响乐队,缺一个声部都不行。但现在看来,国产EUV至少已经有了"领奏"。

放眼全球,芯片产业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新的关键期。哈工大这次的突破,无疑给国产EUV光刻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距离最终的产业化应用还有不少路要走,但"中国创造"已经在这条技术追赶之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就像网友说的:"光刻机之路虽远,但我们从未停止追光的脚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