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新冠、甲流以及倒春寒的接连冲击后,许多慢阻肺患者出现了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由于呼吸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现缺氧情况,不少患者会选择吸氧,但错误的吸氧方式可能会加重病情。
一、慢阻肺患者为何易缺氧
人体自身储备氧量较低,通常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外界氧气维持正常血氧。慢阻肺患者的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病变,如慢性炎症导致细支气管肿胀变形、肺泡膨大无法收缩交换气体等。这使得氧气从肺泡进入血管以及二氧化碳从血管回到肺泡的呼吸作用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出现缺氧状况。
二、高浓度高流量吸氧的危害
1. 原理分析
慢阻肺患者膨大坏死的肺泡无法收缩,导致局部氧气浓度低,周围毛细血管因低氧而萎缩,血液分流至正常肺泡-毛细血管处维持相对平衡。但当患者高浓度高流量吸氧时,正常和坏死的肺泡都充满氧气,原本因缺氧萎缩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血流,然而坏死肺泡却无法正常换气。这就导致流入肺的血液中有一部分无法进行通气功能,不仅血管里的二氧化碳无法释放造成潴留,还会引起患者呼吸抑制,进而引发一系列功能和代谢紊乱,甚至可能导致肺性脑病、危及生命。
2. 呼吸抑制症状
呼吸抑制病情初期,患者仅感呼吸费力、胸部压迫感。随着情况发展,呼吸困难加重,出现大汗淋漓、口唇指甲发绀显著等症状。
三、慢阻肺患者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
1. 稳定期氧疗前提
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不应盲目开始家庭氧疗,应具备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1)动脉血氧分压(PaO2)≤7.3 kPa(55 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8%,伴或不伴有 3 周发生 2 次高碳酸血症的情况。
(2)PaO2 为 7.3~8.0 kPa(55~60 mmHg)或 SaO2<89%,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外周水肿(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迹象),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55%)。
2. 急性加重期氧疗方式
如果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则根据自身缺氧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吸氧方式。
3. 长期氧疗目的及评估
长期氧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达到 90%,以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气供应。患者在开始家庭氧疗的 2~3 个月后,需要再次就医检查,以判断氧疗是否有效、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四、正确的家庭氧疗方法
1. 低流量持续吸氧
慢阻肺患者应予以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一般选择在 25%~30%,吸氧流量为 1~2L/min,吸氧时间取决于患者病情程度,一般不少于 15h/天。吸氧时,要注意予适当的加温和湿化。
2. 定期清洁
无论是使用鼻导管、鼻塞还是面罩都应该定期进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导管堵塞。使用面罩的患者应在吸氧间隙适当摘下面罩一段时间,以免长期佩戴面罩导致面部压疮形成。
3. 用氧安全
家庭氧疗时要注意安全,氧气有“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供氧装置周围一定要远离火源、避免强光(阳光)直射、高温环境,防止氧气燃烧爆炸。
4. 观察用氧疗效
吸氧之后出现下述症状表示氧疗效果较好:呼吸困难减轻;紫绀消失或者减轻;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并逐渐平稳;氧饱和度与血压分压上升;活动耐力增加。若出现与这些现象相反的情况,则要及时咨询医生。
总之,慢阻肺患者在进行家庭氧疗时一定要谨慎,选择正确的吸氧方式,避免因错误吸氧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氧疗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