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的经验判断,大部分考生的【感觉】,都是来自临时的某个场景事件、甚至某个时段的情绪爆发。如此缺乏清晰的逻辑链条、有效的学习数据支撑的判断,实在有些武断随意。
很多人在感觉误导之下,反反复复做了许多低效的事情,本就已经千疮百孔了,又还引发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多考生便开始自我怀疑,迷茫焦虑。
可已经付出了很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学,越学越茫,困于局中,无法挣脱。
2.行测、申论又需要多少分?
3.你离目标分数相差多少分?
4.那这些分差需要学哪些课程,做什么训练?
5.那么要怎么听课? 如何训练呢?
6.总共要用多少时间完成?
7.拆解到每月多少? 每周多少? 甚至每天?
如此问下来,你便会得到一张相对较为合理,且细化到周甚至天的学习计划表。这个计划表便是你所有行动的指南。
比如行测做题速度慢,可能是基础不牢固,无法判断考点导致的,可能是不会速解技巧,解题用时长速度慢,还可能整卷策略不适合,做题效率低等等。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就需要你从计划表中去复盘排查。
再比如言语正确率只能在50-60%,那是之前什么动作导致的?缺乏积累?还是基础考点没有掌握?从计划表上便能一眼看出,那接下来如何调整计划解决这个问题,该做什么事,花多少时间,也需要在计划体现。
当然,计划表还只是第一步,计划总是变化的,不能刻舟求剑,需随着学习状态、进度、临时情况做适时的调整。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坦白来讲,我今天和你说这些,其实并不能指导你开展具体行动,只是种下一颗种子而已。
作者:风暴羚羊&粉丝
编辑:助教吴晏祖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