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总书记说:“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
苏州,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遗存,7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国家级非遗。2500年岁月沉淀出的昆曲、评弹和园林、苏绣,早已成为世界辨识中国的鲜明符号。姑苏发布推出“此处最江南”人文线路系列专题,聚焦姑苏区“状元之旅”“穿越之旅”“非遗之旅”“寻根之旅”“碑刻之旅”“运河之旅”六大特色主题。漫步姑苏,挖掘古城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文化“潮”起来、文旅“旺”起来。
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苏州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苏绣、昆曲、评弹等江南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古老的非遗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进入景区,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从悬有匾额“山塘胜迹”的牌楼穿过,景色旖旎,市声喧闹,仿佛进入了一片充满诗意和非遗文化的奇境,在山塘街里,吃、住、游、购、娱各环节里都植入了形式多样的非遗元素。这条街融合了古建筑的庄严与雅致,非遗技艺的珍宝与创新,茶文化的香醇与韵味......在这里,非遗文化如同诗画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
漫步在山塘街,特产美食、缤纷百货、非遗小店,你会发现苏式生活的种种美好。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拥有多处优质非遗艺术空间,七里山塘景区内入驻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0余项,除了昆曲、评弹、苏绣等非遗项目、草(棕)编、泥塑、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红木雕刻等也入驻其中。
沿着青石板走进小巷深处,就走进了江南的旧时光里。在有着百年历史的玉涵堂里,非遗被巧妙地融入古建老宅里,原汁原味地展现姑苏非遗的生活场景,古琴、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等100多颗“非遗明珠”被一一串起,图文并茂、虚实相兼,展示姑苏的活态非遗,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在数百年后,闪耀着非遗的光芒。
夜幕降临,山塘街的夜色,安静、祥和,漫步在街道,踏着青石板路,看着灯火阑珊。转角便是“山塘·浮生集”,这一片粉墙黛瓦的古宅,有演出、游览、研学等多种功能。融合昆曲、评弹,用软糯的吴侬软语唱出了苏州的似水柔情,也将苏式风情完美演绎,带领大家一起“寻梦山塘”......
一走进山塘街西段,便能嗅到那抹江南风味。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味“舌尖上的非遗”,探秘苏式精致生活。
在苏州话里,没有“包子”这个词,有馅儿的没馅儿的都叫馒头。生煎,也叫“苏式生煎馒头”,以皮薄、底脆、汤汁多为特点,深受苏州人的喜爱。
制作生煎馒头的工艺独特,有面粉发酵、油煎炸、煎锅覆盖等环节,做生煎的老师傅流传着一句俗话“三分做工、七分煎工”,决定生煎好不好,最关键就在这最后一道“煎”的工序上。吃生煎,则有口诀“先开窗、后喝汤、大口肉、嚼脆底、一扫光”。
缓缓而行,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味,透过街边的玻璃,非遗大师在制作水磨挂粉汤团,从面团的发酵、馅料的拌制,再到挂粉的包裹,每一步都需要巧手和耐心。水磨挂粉汤团外表精致,内馅鲜美,一口咬下,绵软的挂粉、香甜的馅料交织出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中西文化的别样碰撞
走在店铺密集的老街上,一条石砖铺出狭窄小路,邹英姿刺绣艺术馆、锦德紫檀木雕刻艺术工作室等映入眼帘。近年来,七里山塘景区通过引入非遗大师工作室,吸引了众多非遗工作者入驻、创业。
一路步行,会邂逅邹英姿刺绣艺术馆。邹英姿独创了“邹氏滴滴针法”,特点是密集的独特针脚如同水滴一般柔润疏朗,犹如母爱般润物无声,邹英姿把它叫做“滴滴绣”,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
走出艺术馆,阵阵咖啡飘香而来,原来对面有一家“特别”的咖啡馆——滴滴绣咖啡。“将苏绣与咖啡结合,在日常生活里给年轻人们创造出更多认识苏绣的机会。”作为“绣三代”,主理人郭子舟谦虚地表示自己绣技一般,但他更致力于用更当代的方式传承苏绣。
在这里,咖啡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除了咖啡,这里还推出刺绣体验包和课程,“大家在喝咖啡之余,可以亲自学习和体验刺绣,进一步了解苏绣乃至整个非遗文化。”
山塘街沿线
非遗文化的瑰宝闪烁
在时光的编织中翩然起舞
迎着阳光在青石板路上漫步
一切江南的美好都依循着街景而来
转载 | 来源于苏州姑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