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国足球是国运平衡器”的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百科   2024-09-16 22:01   上海  

点击名片即可关注,以防失联

加毅叔私人微信teufelsy,或QQ24621756备注粉丝即可进私密粉丝群

(点左下方“阅读原文”还有精彩专栏)

  • 作者:观雨者

  • 顾问:谈书


注:本文中的中国足球特指中国男足。

在前段时间的两场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足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在客场一鼓作气怒吞七弹,在主场又以多打少成功翻车。

不过生气归生气,球迷对此也早已习惯了。

中国足球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曲线基本上跟我国整体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它经常被人们调侃为“国运平衡器”。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足球如此烂泥扶不上墙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要深究的话,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回答。

以前人们经常会从经济条件和国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去解释。

比如说“日本人更有钱”、“伊朗人更强壮”...甚至还出现过“中国人天生不适合踢球”这种说法。

而这类解释之所以会盛行,主要是因为以前国足的主要对手还是日韩沙伊这样的亚洲一流球队。

跟他们比起来,中国足球确实在经济水平或身体素质上存在着一些差距。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国足在2013年被泰国队打了个1比5。

这一刻,上述的解释就全部失效了:

  • 你的身体条件再怎么局限,能有人家泰国局限?

  • 你的足球基础设施再怎么缺乏,能有人家泰国缺乏?

  • 你的项目资金再怎么不足,能有人家泰国不足?

  • 你的性格脾气再怎么不适合踢球,能有人家泰国不适合?

泰国足球在东南亚很有代表性,主打一个要钱没钱、要身体没身体。

按理说这个档次的对手压根就没资格跟“财大气粗”的中国足球相提并论。

然而现实就是国足现在打东南亚球队确实越来越困难,去年就曾在世预赛的客场艰难战平新加坡。

局面之抽象已经超出了球迷的理解范畴。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些足球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其实也是解开中国足球堕落之谜的钥匙。

只要搞清楚了“没钱没身体”的他们是怎么把足球发展起来的,就可以通过对比来分析出中国足球的真正问题所在。


水上传奇

泰国有一个叫攀易的小岛(又称班宜),上面有一个渔村。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渔民通过电视了解到了足球这个运动,然后越看越心痒,自己也开始跃跃欲试。

不过他们很快就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没场地。

攀易岛的面积很小且主体结构是一座石头山。岛上不要说踢球的场地了,连日常生活都只能在建在水面上的高脚屋里进行。

就这条件还踢啥球啊,直接打水球吧。

结果他们真就在这里踢起了水上足球。

村里的一群孩子们将搜集到的木板和废船钉在一起,搭了一个水上足球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足球之旅。

后来他们又在全村的帮助下去岸上参加了一些正式比赛,并且成绩还不错,于是攀易足球俱乐部就此应运而生。

村民见状大受鼓舞,随后便建设了更多的水上足球场。

而之前获奖的孩子长大后,也留在这里继续培养下一代足球少年,该俱乐部就此传承下来。

正是这么一支由渔民组成的、平时连“抱怨草皮”的资格都没有的球队,在2004年到2010年间连夺七届泰国南部青年锦标赛冠军,成为了全省(府)的骄傲。

攀易岛的足球故事堪称传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国基层足球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 一方面,一个条件极其落后的小渔村也能诞生出一支能够长期运营的足球俱乐部;

  • 另一方面,该国在国家层面上有足够大的舞台让这些基层俱乐部获得表现机会。

这个传奇故事的背后是庞大的泰国足球体系,它就如同一张大网,伸到了泰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他们上层的精英足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泰国足球目前共有四个级别的联赛,从上到下分别是:

  • 泰国联赛(T1),共有16支球队。

  • 泰国二级联赛(T2),共有18支球队。

  • 泰国三级联赛(T3),全国分为6大赛区,共有72支球队。

  • 泰国业余联赛,全国分为12个赛区,参赛队伍数量不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杯赛和青少年赛事。

根据国际足联发布的《2023年职业足球报告》显示,泰国的职业俱乐部共有110个,为亚洲最多,而中国是48个。

如果看人口基数,那么泰国人口仅为7000万,和我国的一个省差不多。

但如果看足球人口的数量,那么泰国有28万以上的注册球员(在足协注册的球员,不一定有职业合同),而中国仅为1万左右。

顺带说一下,日本的这个数字超过50万。

所以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足球人口小国。

接下来的逻辑就非常简单了:

尽管跟中国相比,泰国潜在的足球天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非常有限,但他们庞大的足球网络可以充分的把这些天才挖掘出来。

而中国虽然理论上拥有更多更强的足球天才,但其微弱的足球网络根本无力发现和培养这些“宝藏”。

这样的结果当然就是像范大将军当年说的那样:

再下去要输越南了,输完越南输缅甸,输完缅甸输老挝,接下来没人输了...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泰国的经验呢?

似乎是。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像泰国那样鼓励更多的孩子去踢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比赛平台,那么迟早也会看到大量的天才冒出来。

然而如果我们在现实中真的这么做的话,很快就会遭遇当头一棒:

中国的孩子根本鼓励不动。


不踢球的中国人

中国踢球的人少,这不是什么新闻。

在讨论这个现象时,人们往往会提到诸如“中国人不喜欢踢球”、“中国的空地太少”、“中国的家长管得严”之类的理由。

这些理由不能说完全不对,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当我们在谈论“踢球者数量”的时候,其实谈论的是“追求以足球为主业的人”的数量。

这是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不是一个兴趣爱好的问题。

对于一个以“把孩子培养成职业球员”作为目标的家庭来说,是不存在“不喜欢”、“空地少”、“管得严”这类问题的。

他们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条赛道的收益风险比怎么样?

众所周知,所有的竞技体育淘汰率都很高,并且还遵循“风浪越大鱼越贵”的规律,即收入越高的运动竞争越激烈。

而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足球赛道的竞争已经不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了,简直是“九百九十九死一生”

我们就拿亚洲足球市场最成熟的日本来举例。

日本共有50万左右的注册球员,但真正能以足球为主业来生活的职业球员仅为2000多人。

成功率千分之四。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真的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基本上在4岁左右就要开始接触这项运动,6岁就可以开始正规训练,10岁已经是进入俱乐部梯队的年纪了。

而此时还不能确定你能否成为一个注册球员。

所以实际上的成功率比千分之四更低。

另一方面,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你在少年时期选择了为足球梦想而奋斗,那么你在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就必然会落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终没能成为职业球员,那么你很快就要面对饭碗危机了。

其实就算拿到了职业俱乐部的全职合同,离“挣大钱”的状态也依然很远。

因为职业球员不等于高薪球员。

球迷们平时津津乐道的那些整日和香车美女相伴的球星们,只是站在职业足坛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

我们还是以日本为例。

日本足球目前从上到下共有三个级别的职业联赛和四个级别的业余联赛。

其中顶级联赛(J1联赛)球员的收入水平自然是最高的一档。

目前在日本足坛拿顶薪的球员是J1联赛的西班牙外援伊涅斯塔,年薪2790万欧元(约2.2亿人民币)。

是不是十分诱人?

但同样是在J1联赛,也同时存在着大量年薪3万欧元左右(约20多万人民币)的普通球员。

这些球员在队中可能只是替补,但即使是这些人,也已经是日本50万足球人口中的佼佼者。

有人可能会觉得20多万人民币一年也不错啦。

其实这个收入水平对于球员来说是非常微薄的,因为这条赛道还存在着这么一个现实:

球员的职业生涯很短暂,没什么重大伤病的话一般也就十几年。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踢球是个好选择吗?

而且这还是亚洲足球市场最成熟的日本。

如果你不幸在泰国这类东南亚国家的职业联赛上班,那对不起,即使是顶级联赛的收入也只有几万人民币一年的水平。

所以国足在面对东南亚对手时会经常碰到很多“兼职大佬”。

那么中国职业球员的收入如何呢?

波动很大。

之前在泡沫时期非常高,现在泡沫散去回归正常。中超联赛普通球员的年收入大概在十几到几十万的水平,主力球员可以超过百万。

当然,前提是能够正常发薪水。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足球这个行业的特点了:

  • 只要所在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那么该行业的头部从业者的收入还是很高的。

  • 但行业的淘汰率只能用变态来形容。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条赛道上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和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都非常大。

所以中国人一般会选择读书上班。

就算不是读书的料,学门技术也要比学踢球靠谱得多。

那么泰国的“攀易岛足球传奇”是怎么回事呢?

泰国人就不用读书上班啦?


传奇的背后

“攀易岛传奇”在足球世界里非常励志,但如果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该村的村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接触足球,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生活在简陋的水上高脚屋里。

这四十年来该村庄既没有升级基础设施,也没有迁徙到更适合居住的地方,仍旧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

另外,攀易足球俱乐部能够长期运营的前提是有源源不断的年轻村民参与进来。

也就是说这个村的年轻人供给十分充足。

但事实上泰国的生育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2005年他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小村庄依然可以长期留住大量年轻人,只有一种解释:

城里没有太多的发展机会。

所以泰国人确实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读书上班。

因为他们年轻时不管学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在老家打渔或经营旅游产业,没有什么新的事情可做。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颇为地狱的结论:

泰国基层足球蓬勃发展的奥秘是阶层固化。

这种阶层固化的背后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社会中崛起不了代表新生产力的新势力。

而没有产业升级,人们就没有新的知识需要学习,市场上也没有新的机会需要争取,那空闲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你拿这些时间去踢球,并不会对个人发展造成什么额外的损失。

这就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状态,在这一点上泰国和巴西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中国的情况非常特殊,我们现在是这个世界上的超级生产力。

新中国自从建国后就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产业升级;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更是厚积薄发,一路狂飙到了全球制造业核心的位置。

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工业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读书上班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此中国的足球人口比不上东南亚小国也就不奇怪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足确实可以算是中国的“国运平衡器”。

但还有一个问题:

如果说中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咱跟别人比足球人才储备比不过是正常的,那为什么咱自己跟自己比也越来越拉胯呢?

以前的国足队员还能跟日韩球员掰掰手腕,现在的国足队员连停个球都停不好了。

这怎么解释?

这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足球改革了。


倒退之谜

先讲一个冷知识:中国队在1998年的世界排名曾一度冲到第37位。

不过当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在完全不同。

在1994年中国进行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前,球员培养靠的是传统的“体校-体工队”体系。

运动员进入体工队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份正式工作,平时有固定工资,主要任务是参加全国运动会为省里争取荣誉。

而为体工队输送人才的就是体校。

在这套体系里:

  • 体校的基层教练会去各个普通学校寻找好苗子招入体校;

  • 体校中的佼佼者会被选入体工大队为省征战;

  • 体工大队的佼佼者则会被选入国家队为国征战。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有国家兜底的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

它的优点是在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降低了体育生的后顾之忧,而且因为有大量的基层教练在到处撒网,所以选材范围也比较广。

那么为什么后来要改革呢?

因为维持不下去了。

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盈利能力,系统的运转全靠政府拨款。

另外球员的收入也不高,还处于吃大锅饭的状态,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于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足球领域的“体校-体工队”体系就走到了尽头。

1994年的职业化改革彻底释放了足球运动的赚钱能力,为中国创造了火爆的球市。

而原先只能吃“大锅饭”的体工队球员也纷纷加入职业俱乐部,一夜之间就获得了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高额年薪,工作积极性瞬间爆发。

1998年国足冲到世界排名第37位的盛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而我们熟知的范志毅、孙继海、杨晨、谢辉、邵佳一、郑智...这几批球员都是这个过度阶段的“产品”。


他们在小时候因为极高的天赋被基层教练选入体校,被体校培养成才后又赶上改革的春风被职业俱乐部挖走,就此走上了人生开挂的快车道。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在欧洲顶级联赛打上主力。

那为什么之后的球员又不行了呢?

因为再往后的球员,就是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了(郑智是最后一批体校球员)。

在职业足球体系中,球员是俱乐部的核心资产,所以俱乐部天然有培养球员的积极性。

于是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就全权接管了之前体校的生态位。

而与国家拨款的体校系统不同,职业俱乐部是要自负盈亏的。

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自掏腰包去把所有的希望之星都培养一遍,顶多只会为一些天赋肉眼可见的超级天才付费。

至于剩下的大多数足球少年,那就只能自己支付培训成本了。

成本是多少呢?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山东鲁能足校面向10岁以下学员的班级,一年的学费在3万元左右。

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费用一点也不贵,就是个成本价。只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也不过只有3.3万元而已。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年的固定花销也会水涨船高。

另外在一些机构或俱乐部里还存在着腐败现象。你要获得提拔和推荐,还得支付额外的隐形成本,这算下来就没谱了。

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职业足球是一个妥妥的贵族赛道。

于是整个足球培养体系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贵,所以参与的人少;因为参与的人少,所以没有规模效益,于是价格降不下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我国接受正规足球训练的成本比很多发达国家都高。

这几年一些来到中国校园“支教”的西班牙基层足球教练也指出了这个问题:

“这里所有事情都需要钱去推动。但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通常都不是有钱人,因此这阻挡了他们参加比赛。”

总结起来,中国现在的足球人才储备体系是这个样子的:

  • 因为足球赛道本身的风险过高,先砍掉一大批足球少年;

  • 又因为足球赛道的费用过高,再砍掉一大批足球少年。


最后只剩下一小群既有梦想又有钱的足球少爷。

在这种情况下能凑出一万左右的足球人口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当然了,对于竞争激烈的职业体育来说,培养成本高昂并不奇怪。

这个世界上能够实现职业化运作的体育项目凤毛麟角,诸如网球、台球、高尔夫...之类的职业项目定价更高,培养路线更加精英。

只是足球有一个天然的特点:参与人数众多。

在一场正式比赛里,双方连球员带教练少说也得三四十人起步。

组织十场足球比赛和组织十场网球比赛,其所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球员的成长又必须依靠大量高质量的比赛来支撑。

简单的说就是足球这项运动比较“费人”。

在这里光挖掘天才是没用的,你还得找来足够数量的“陪练人才”陪你玩才行。

那么其他国家是怎么把足球人口提上去的呢?

无非两条路。

第一是经济发展之路。

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提升,社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支付得起足球培训的成本和抵抗练球失败的风险。

再加上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兜底,愿意踢球的人自然就多了。

第二就是泰国式的躺平之路。

阶层固化下的年轻人平时除了踢球以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那自然就是“不踢白不踢”了。

对于职业俱乐部来说,这些自觉天天踢球的人就相当于不要工资的“陪练员工”。而当一个行业拥有大量不要钱的员工时,它很难不发展起来。

只不过这两条路我们一时半会都学不来:

第一条路需要时间积累;第二条路我们又肯定不甘心。

那怎么办呢?


答案

在我们谈论中国足球的出路时,需要先明确一个问题:

我们是想要一个繁荣的足球产业,还是一支强大的国家队?

这两个诉求虽然相辅相成,但互相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你干好了一件事,不等于另一件事会自动变好。如果“两个都要”,就得分别在两条赛道上同时努力。

我们先来看足球产业这个事。

足球产业本质上赚的是流量的钱:

通过比赛吸引流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商业模式。

当今世界上除了像英超联赛这样的极少数顶级赛事外,大多数职业足球比赛并不能为其所在的国家创造增量财富。

因为足球的作用是产生快乐,不是提高生产力。

而英超之所以能为英国创造增量财富,主要是因为它太受欢迎,把其他国家的流量和资金也都吸引过来了。

比如说该联赛一个赛季的国际转播权就能卖出近50亿美元。

但这种效果是无法复制的,现实中“自娱自乐”才是各国联赛的常态。

所以一个国家的足球产业繁不繁荣,对国家的前途来说没那么重要。

如果一定要发展,办法也不复杂。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足球是这个世界上最光鲜亮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

不过不管外表如何光鲜亮丽,只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键都在于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所以对于足球来说,发展产业的办法就是从落后国家大量引进低价球员,扩大市场规模、提升竞争强度。

当然有人会发出疑问,这样做的话不就压制了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了吗?

没错,确实会有影响。但正如上文所说,发展足球产业和发展国家队是两条不同的赛道。

发展足球产业不等于国内球员就能获得更多机会,这要看市场竞争的结果。

当然从长远来看,只要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国内球员早晚还是会受益的。

不过我个人并不赞成把过多的社会资源都投入到足球产业中,因为这玩意提升不了生产力。

事实上国内“村超”这样的比赛就很好。

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也创造不了什么利润,更谈不上给国足输送什么人才,但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那么国家队应该怎么发展呢?

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现实:

“扩大足球人口”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件成本高昂且没有必要的事情。

(这里再强调一遍:喜欢踢球的人不等于足球人口。“足球人口”特指在足协注册,以踢球为职业目标的人。)

而足球人口扩张不了,就建立不起足够规模的足球发展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国家队成员的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利用其他足球发达国家的现成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出钱选拔人才送出国培养”“从外国引进高水平归化球员”

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

  • “送出去”方案更容易被国人接受;但见效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需要大规模尝试。

  • “引进来”方案容易造成社会争议且成本高昂;但效果立竿见影,确定性高。

现在的国足队伍里就有几名归化球员,虽然球队战绩依然惨不忍睹,但主要原因并非归化球员水平不足,而是本土球员太过拉胯。

如果能够再多归化几个高水平球员,成绩自然会变得更好。但成本能否承受以及球迷是否乐意就不好说了。

所以办法是有的,但无论什么办法都有代价。

如果实在不想承受这些代价,那么不发展足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只是一个娱乐项目而已。


结 语

中国球迷虽然骂了国足几十年,但其实早已放下了对国足成绩的执念。

我们现在骂国足,更多的是骂他们在工作态度上的不争气。

虽然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有诸多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东南亚国家,但这绝不是国足现在这种表现的借口。

就在中国队被日本队狂进7球的同时,巴勒斯坦队在客场顽强逼平了韩国队。

你背后的大环境再怎么不好,总比正在战乱中的巴勒斯坦强吧!

所以对于国足这种对球迷、对工作、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态度,球迷们也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

那就是不再去看他们的比赛,不再给他们流量,让他们的收入早日对标那些和他们打得有来有回的东南亚球员。

不尊重衣食父母的人,没有资格吃得太饱。

 赞 赏  

局势帝
毅品文文化官方公号,《铁血文库》\x26amp;《战争特典》系列MOOK读者大本营,历史、人文、战争、人物、典故、八卦、武器、装备应有尽有! 独立专业、有种有料!欢迎各方作者、媒体、出版社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