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风凛冽的季节里
一起走进温室里看展吧
一同沉浸于艺术盛宴中
为时光添上一份特别的色彩与温情!
01 李镇雨 Lee Jin Woo 个展
<
02 高晓松:晚来的断章
<
03 “趋古步今”:刘一闻作品展
<
李镇雨 Lee Jin Woo 个展
>>
展览介绍
李镇雨是韩国艺术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学巴黎并一直居住在那里,成为当代艺术里的热词——diaspora(移居、散居、流居)中的一位著名艺术家。他去巴黎的时候,正好是二十多岁,韩国在60、70年代兴起并兴盛的“单色画”已成为一场艺术运动,成为韩国艺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他到法国留学学习艺术则是要寻找多元的艺术语言,他要架构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对艺术的追求是一种静穆,是一种消除具象、回到物悟契合的状态。
我们知道现代艺术的发源地是巴黎,它们打破了历史上众多的艺术观念、观点、方法,引发了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变革,不管这个变革从哪个方面进行,都在发生在作用与影响。这就是20世纪上半叶的巴黎艺术的重要地位所在,虽然20世纪后半叶,艺术的重镇转移到纽约,但巴黎依然实力犹存,其内在的艺术底蕴还在,而且非常深厚。李镇雨去巴黎留学看到了欧洲的艺术新变化,他发现了自己的气质和美学精神所在,他把它们贯穿到他在法国或欧洲体悟到的新艺术状况中。
从历史的角度上,艺术是不断吸收与创新的过程;既可以延续一种习惯,几百年、甚至千年不变,也可以是敏锐吸纳新知、按时代感受来创新艺术。李镇雨去巴黎正是这样一种历史的大气候,巴黎的氛围既是古来艺术的殿堂,也是新艺术、前沿艺术实验的胜地,对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艺术家都敞开接纳、容纳、接受的姿态,每一种艺术各有位置,各有系统,形成多姿多彩的艺术之都。同样,李镇雨的艺术是这样大背景的产物,他将东方的美学融入到法国的当代艺术氛围中,吸收它那种沉着、那种革新的锐气,他将韩国的纸媒介用到极致上。如果没有现当代艺术对创作的思路、方法的拓展,李镇雨不会一次又一次地把纸媒介看作是其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而一次又一次地叠加纸质,成为层层冲撞、保持平衡协调、取得厚重感、产生新的感知经验也不会出现。而李镇雨做到了这些,使得他的艺术别开生面,看视觉好像简单,但它的背后是时间、是过程、是忘我、是修为、是一种强大。它不再是单纯的绘画,也不是立体的雕塑,但它又是画、又是立体,它呈现了各种生命体的汇合,面对它们要细看、要沉静,也是心悟。一个悟字可以打通身心一体的观赏,有一种艺术可以是纯粹的,纯粹到不繁琐、不杂多,直指人心,让人在忘我的沉浸中升华,达至一种美妙。李镇雨从东方走向西方,显现了艺术交融的力量,让视觉成为心灵的一种净化容器。正因为如此,他被看作韩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新一代杰出代表。
高晓依:晚来的断章
>>
展览介绍
在高晓依的创作中,她以家庭相册为起点,反复凝视着父母年轻时的影像以及诸多过去的记忆碎片,例如二手商店的台灯和陈旧的衬衣。其画面呈现出一种片段式的怀旧叙事,所谓的“故乡”并非一个确切的地点或时间点,却是一种揉杂了记忆、幻想与电影场景等各种可能性的重叠形象,而真正的归乡总是被推迟或延缓着。
油画与不同布料结合产生的肌理感和颜色将其个人叙事与综合感知相互连结,同时画面中不同层次的褶皱仿佛将记忆的空间折叠成时间。正如柏格森所说,“过去是某种可能产生作用的东西,并会通过插入到当前的感知中借用其活力。”高晓依作品中的记忆符号在指涉物的不确定性和身份与相似性的距离感中讲述着各自的故事,讲述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织与纠葛。
“趋古步今”:刘一闻作品展
>>
展览介绍
刘一闻先生,1949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日照。自幼对艺术怀有广泛的兴趣,对书法、篆刻尤为钟爱。他先后得到艺坛前辈苏白、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等先生教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刘一闻就参与了60年代第一本印谱《新印谱》的创作,自此走上了艺术之路。
隶书宁独辞高联 237cm×27cm×2
2015年刘一闻荣获全国第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时,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到:“文艺之道古来向称难矣,尤书画一隅,功力此外,因关乎形质品格,乃至识见、资学诸项,故益显其难。笔墨当步时代,作书入古出新,言气质、言神韵,言境界,是为吾辈一生之求。”趋古步今,亦体现了他的世界观、治学思想和艺术精神追求。
篆刻
既为海曲将军别部司马且复
阳乐侯相临溪亭长犹自可喜
(附封泥墨拓、边款)
>>
艺术家简介
刘一闻
1949年出生于上海,山东日照人。师承苏白、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诸前辈。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90年代起历任国家级书法、篆刻大展评审委员。2005年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建立刘一闻艺术馆。
2015年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2016年在上海成立“刘一闻大师工作室”。出版有《刘一闻印稿》《刘一闻作品》《刘一闻书画》《一闻艺话》《一闻艺论》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系列丛书·刘一闻》《三德馆印迹》《一闻艺谭》《上海博物馆藏楹联》等50种。
现为文旅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书协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12月精选文章推荐
□ 来源 | 海派艺术馆、弥金画廊、宝龙美术馆
● 往期推荐 ●
寻宝闵行
赏·文化公园
|香·刀鱼馄饨
忆·翁板古桥|
本·七宝古镇
|游·云南腾冲
(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后台菜单)
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白相到闵行
闵行旅游类资讯请戳这
文趣
闵行文化类资讯请戳这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hmjing20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