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原外交战线的海军老兵,已出版《三衢有戏》
一
中印领导人在喀山会晤后,印方率先释放出和解信号,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中印两国已经就边境地区有关问题达成了协议。
按照他的说法,所谓的”边境地区有关问题“实际上是指两军边境巡逻的规则,或者说是行动方案达成了协议——两方的边境巡逻也已经恢复到了冲突之前的地步。
并不是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不要理解错误。
特别是在加勒万河谷、热带山口等地区,印军非法越线的问题,还在战略挤压过程中,挤压到印度人没脾气搞事情为止。
印度人突然这么主动配合,这是好的开端,那就说说他们的真实意图。
中印边境的军事对峙持续了4年有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大事。
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印度是唯一存在边界纠纷的国家,也是唯一在边界不断制造麻烦和军事对峙的国家。
为啥印度不再坚持下去了呢?
那是因为这4年里,尽管印军一再制造争端,但中国政府和解放军的强硬且有节制地应对挑衅,让印度政府和军队都没捞着好处。
反而是吃了4年苦头,还消耗了海量的物资,搭进去不少印军官兵的性命。
加上冬季来临,马上就要大雪封山了,后勤物资是个大麻烦,两军对峙的前沿没法保持庞大的部队规模,前线3万人,后勤至少要有9万人才能形成战斗力。
再加上印方差强人意的行动路线和装备补给,不用中方动手,他们自己每年都要损毁一批,冻死一批。
就这条件,有啥资格跟中国打持久战、消耗战?
二
这4年里,印度各界不断炒作”逢中必反“的话题,三句不离中国,民粹主义情绪高涨,三番五次在产业投资、经贸层面找茬打压。
事实是,无论莫迪政府怎么折腾,印度制造业都没办法脱离中国的供应链,一直没法实现“自力更生”的雄心,双边关系严重依赖中国工业体系。
单说2020年到2024年期间,印度对华进口总额翻了近一倍,说好的经济脱钩,脱哪去了?
十月对莫迪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月份,美国威胁要制裁印度,原因在于他的摇摆不定,既不想在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里出钱出力,又想跟着吃肉喝汤,最明显的举动就是想在俄乌冲突中两头通吃,其他地方也是这样的情况。
想要做美国的盟友,就得出让美国想要的,比如金融、产业、民生和政权等部分控制权,这是致命的地方。
主权一旦出让,就别想轻易能收回,这是美国殖民他国的手法,远比土地殖民高明了一两个身段。
而美国能给的只不过是一些意识形态,所谓的各种加强合作,其实是空中楼阁,拜登政府也不过是空玩了这4年,听说美澳核潜艇合同也要黄了,原因是美国造不出来。
基辛格说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点我们都能看透,莫迪老仙不懂?
所以,下半年以来,欧美对印关系骤降,加拿大和印度相互驱逐外交官,西方国家有意无意给印度的对外关系制造麻烦。
而莫迪政府既没有应对西方的能力,也没能力搞多线对抗。
西方那边,莫迪左右不了任何事情,但东线这边他有能力作出抉择,希望中国能带着印度发展经济。
三
印度人对印度洋的理解,就如中国人对南中国海的理解一样,他国是做不到这么深刻的。
印度洋是太平洋连接大西洋的中点,也是国际贸易的聚焦地,只要印度人愿意融入中国供应链,提升的高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就好比在中国的帮助下打通德崇富南运河之前,柬埔寨人是无法想象靠什么才能摆脱越南的压制,从而真正获得独立主权和经济的飞跃。
所以,莫迪政府主动放下身段,选择和中方友好商谈,对我们作出三项保证:保证不相互攻击、不宣战、不支持任何危害中国的分裂活动。
前两项都懂,最后一项才是重点,不仅是指台海问题,前些年印度政府在支持藏独分子方面,就没少干缺德事。
除了在上合、金砖等组织拖大家的后腿,莫迪还企图把手伸入南海。前段时间,印度高层频频造访菲律宾,和小马科斯大谈所谓的“航行自由”,就很能说明问题。
可以说,过去的4年里,印度对华强硬派风头强劲,其外长苏杰生就是代表之一,经常制造不利于中印关系的舆论,来显示他们对华强硬的姿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莫迪他们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对华强硬,就能换来更多与西方打交道的议价权,以为能提升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的地位。
问题是昂撒人吃人不吐骨头的,只想着利用印度,可不会对印度有利益上的让渡。
换个角度来看中印边境的军事对峙问题,这是美国人巴不得的,轻微的对抗,中方是保持克制的,但这事存在一个阈值的,印度在和中国正面冲突中,从来就没占到便宜,反而每次都要丢失一部分。
至于挑衅和冲突的“红线”在哪,相信印度人比美国人更懂,也更害怕。
既然莫迪政府能够作出这样的承诺,他们是要拿出够分量的诚意。
利益面前此一时彼一时,今天印度选择与中国相呼应,主动坐上谈判桌,那是因为莫迪被西方国家逼得没退路了。
那么,明天呢,等到莫迪缓过劲来,谁能保证他不翻脸?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莫迪政府的“战术性”和解,先缓和实控线局势,为后续经贸合作的重启铺平道路。
也可以说是,在莫迪开启第三任期后,发现自己陷入一个东西抉择的难题:
要么“逢中必反”一条道走到黑,除了被西方人口头表扬几句,还不能指望在西方国家捞到啥好处;
要么实际点,主动与中方达成“战术性”和解,先解决一些当下的经济发展困境。
在喀山峰会上,中印领导人达成共识,同意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固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顶多也就是个”谨慎乐观“的态度。
想要实现中印关系正常化,需要的不止是莫迪政府的积极信号,而是他们会不会履行承诺。
这可能取决于现实问题对莫迪政府的打击力度。
印度人是有随时毁约的“优良传统”的,况且印度制造的边境冲突、实控线问题还没解决呢。
即使印度人现在选择和解,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时刻保持警惕。
更不能脑子一热,又跑去印度贴钱贴技术转移工业制造能力,要知道印度这十多年里,坑害在印投资的中企从来就没手软过!
你不能指望印度人一夜之间变好了,凭借我们跟印度人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作风,东西方都是一清二楚的。
理论上欢迎印度政府的积极态度,但同样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