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外面呼呼呼的大风,和大麦吵架退演出票,那边也不给退,这垃圾平台吃枣药丸。
不过这天气倒是适合码字,我们就聊聊中秋的新片
野孩子
The Hedgehog
这个片子,如果我啥也不了解,就看海报,看内容质感,我真的会以为是韩延又拍新片了。
统一的调色,统一的流水故事。真的没啥好聊的。
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本身是一个有些伦理冲突的电影,两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哥哥靠偷东西养活弟弟。
就这样的话题,其实是一个社会话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有“善”的孩子,靠“恶”事活下来。
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应当是要被去挖掘,被讲述的。
但从客观原因来说,我们很难在电影里面去很具体的讲述社会问题,所以这类问题总是会演化为个体问题,也就让我们总是获得一些很通用的内容表达。
比如这部《野孩子》,就把本应该是表达社会问题的电影,拍成了一部犯罪+煽情的商业类型片。
犯罪环节并不好看,潘斌龙组建的“孤儿MCN”并没有做什么打断小孩手脚让他们出去乞讨的事情,不过是让大的出去偷东西,让小的在家里直播赚钱。
煽情环节也很乏力,总是在讨论父母缺位的问题,但是什么让父母缺位,是什么让这群人进入这样的生活境地统统没有。
所以一到剧情推不动的地方,就只好来一些“最后一单”、“车祸”的戏码,和前段时间的徐峥如出一辙。
所有的社会事件,拍成电影,必须“保话题去思考”,没有了底层思考,只好用套路来填充内容。
内容的乏力,自然也就让人物很片面。
小朋友依旧是那个小朋友,马亮一部演完也没啥变化。
最让我觉得糟糕的地方是,所谓的“野孩子”,都差着一股“野”劲儿。
所有的小孩都不像有底层经历的小孩,包括王俊凯,也一副上过学上过班的样子。
不想多说了,说多了粉丝又来吵架,就这样吧。
5分吧,很无聊一个片子。当然可能作者之前是有表达的,电影里面其实有明显的删减和台词替换的情境。
表示同情吧,我想这也是观众对院线电影越来越没兴趣的原因。
反正最后都大同小异,何必还多花这些钱呢?
往期内容推荐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