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以来,从哈尔滨的雪花、泉州的簪花到广州“小蛮腰”无人机点亮的夜空、深圳人潮涌动的节日大道,从上海的迪士尼、海昌海洋世界、和平饭店到北京的环球影城、欢乐谷玛雅海滩、北京饭店,从成都的春熙路、熊猫基地、“串”字形城市绿道到杭州的国际博览中心、之江实验室、《新龙门客栈》剧场,解锁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传统密码,打开了一个接一个的现代空间。成千上万的青年以文旅成就城市,成百上千的城市以活力留住青年,在城市与青年彼此成就的进程中,旅游中国,温暖向前。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旅游城市,是青年事业的战略要求,也是旅游强国的基础支撑。
城市是市民的,
也是游客的?
城市创造文明,承载文明,满足了居民生活和游客体验的需要。县城也好,国际化大都市也罢,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交往的定位,也都有如何满足并提升数万、数十万、数百万到上千万市民美好生活的要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市政公交、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现代化,也是国际国内和区域文化高地。本地居民的高品质生活,对异国他乡的游客产生了近悦远来的吸引力。无论从客源地、目的地,还是集散地的视角看,城市在旅游发展体系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2023年,城镇游客达到37.58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游客总量的76.8%,领先城市化率10.7个百分点。城镇游客花费4.18万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花费的85.0%。数据表明,城市人口越密集,经济社会越发达,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经济创新力就越高。
当代城市要接受市民和游客的双重评价,更要接受游客的寻常打量。在传统观念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公园、游乐园、街区、商圈、餐馆、茶馆、咖啡馆、菜市场是市民的休闲空间,旅游景区、度假区、酒店、旅游巴士、旅游商店是旅游者的活动空间,一堵“看不见的墙”将市民和游客隔离开来。市政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和公共文化供给也是基于常住居民的规模而展开的,针对旅游旺季的增量,可以通过旅游部门有组织的营销推广和团体接待而动态平衡。随着自助、自主和自由行时代的到来,横亘在市民和游客中间的“看不见的墙”消失了,从戏剧场到菜市场,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场景成为居民和游客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不仅是景区、度假区、酒店、导游等传统旅游要素,而且整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市民都与游客亲密接触。在互联网时代,城市的每一份品质、善意和温暖都会以旅游的名义出圈,而城市发展的短板和公共治理的短板也会随着“天价海鲜”“强迫购物”等负面舆情而放大。从旅游城市到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开始加快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新形象。
倾听青年旅游者的声音,让城市变得更加便捷和友好。相对于其它年龄段的旅游者,青年对生活品质、文化调性和国际氛围更加敏感;相对于其它年龄段的居民,青年也更有意愿和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未来而奋斗,这对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有人说深圳经济发达,但是旅游资源少,文化底蕴浅,很难成为旅游城市和文化高地。结果呢?在需求升级、供给创新和法治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深圳从早期的“五湖四海”到后来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欢乐谷,到现在的东部华侨城、节日大道和市民中心,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人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空间和旅游场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青年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城市传承文明,
青年创造文化
青年,以年轻态致敬历史,也创造时代。过去旅游,团队跟着导游的旗帜走,背包客手持《孤独的星球》。现在旅游,越来越多的团队跟着在线平台走,散客跟着短视频走。也要看到,日渐增长的青年城市旅游者似乎重新变得“老派”起来,比如跟着路易威登的城市旅游指南,寻找有历史积淀的美食、建筑和文化。他们会走进上海的戏剧空间,会去广州的大湾区艺术中心观展,会守着长沙芒果台外等着“歌王之战”的结果。更多的城市在传承文明,致敬历史的同时,面向当代青年的文化、休闲和旅游需求,推出了城市书房、城市绿道、戏剧集市、青年驿站和创业空间。文化创造新空间,旅游消费新场景,我们看见了历史和当代的“双面绣”,这才是青年城市该有的样子吧。
青年,以少年感融入生活,也昭示未来。青年人的创业创新和创造可能会有稚气,也可能会出错甚至失败,但是因为他们,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寸空间都充满了元气满满的动能和无限可能的活力。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进程,一批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也随之而起,旅游住宿领域的如家、七天、汉庭、东呈,旅行服务领域的携程、去哪儿、马蜂窝。创建企业时,梁建章30岁、庄辰超29岁、陈罡32岁、季琦36岁、郑南雁37岁、程新华37岁,无不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青春少年,无不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家国情怀。在旅游的世界里,最美丽的风景是人,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人。相对传统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于科技和政策,青年的创造力才是旅游业最稀缺也是最宝贵的源头活力。
他们以自信心平视世界,也包容多元。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接受宝格丽酒店、香奈尔文创、迪士尼的玲娜贝尔、环球影城的驯龙少年,就像他们父辈接受希尔顿酒店、《大西洋海底来的人》《唐顿庄园》和迈克尔·杰克逊一样。不同的是,当代青年对外来文化并无太多的“包袱”,更多视之为文化娱乐元素,并将“中国风”与“世界范”丝滑交融。他们也会穿上唐装汉服去西湖边卖花、去敦煌飞天、去洛阳古城漫步,他们也会组建自己的彩虹、星河、六中、博衍、群星合唱团和九人话剧社,他们还会有自己的街舞、说唱、跑酷、雅集、越野车等文化、艺术和体育团体。随着更多外国游客和常住人口的增加,以及更多青年在海外留学、工作和旅游,也会交流交往和文明互鉴中输出中国传统文化,也建构当代中国形象。沿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参与”的体育与文化精神,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有一天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合唱团,在钱塘江畔、拱墅桥上唱响《茉莉花》《我的祖国》,就像巴黎奥运会期间,欧盟青年交响乐团在塞纳河奏响的《波莱罗》那样。
城市友好青年,
文旅共创未来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就要纵深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务实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城市要对青年市民友好,也要对青年游客友好,不断提升每一位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发展当然要规划,要建设,城市管理更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本着“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理念,统筹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为短期居留和休闲度假者规划建设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文体休闲项目。推进体育公园、文化场馆、科技园区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各类人群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依托人才公寓、青年旅舍和其他闲置低效旅游住宿设施推广“青年驿站”等短期居住服务。青年发展型城市要体现青春元素,照顾青年特点,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都有机会。政府和青年不能,也不必都盯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少准一线和二线城市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在“世界城市青年发展潜力排行榜(YDWC)”的教育与个人发展、青年依赖度、健康与社会福利、宜居性等主要维度中,成都的得分都在221个样本城市的前25%,其中“青年依赖度”位列第25位。还有更多中低线城市,乃到县域中心城镇也是广大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空间。因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推荐,安徽池州40平方公里的诗意平天湖引起了旅游市场的高度关注,也为广大青年旅行商和投资机构带来了全新的机会,这样的城市还有很多很多。从节假日和暑期旅游数据来看,185座小机场城市、近400个县级市、1340余座县城和2.1万个中心城镇,已经成为都市游客下沉和农村居民出游的交汇点。面向下沉市场,助力消费升级,特别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型消费升级,将是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时代机遇。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创新主体地位,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年发展型城市不仅是城市对青年单向输出高品质生活,也需要青年为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发展以青年为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年经济,拓展青年喜闻乐见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精心打造品质消费体验场景,发挥青年在提振消费水平与提升生活品质良性互动中的独特作用。正是在青年消费和青年创业的推动下,武汉夜游推出“水上影院”,成为汽车影院之后的游船影院新业态。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还需要推动更多的科技、艺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文化产品,满足青年旅游需求,引领城市休闲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