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卫健系统人才建设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以来,为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惠农区卫生健康局以医疗服务多样化、优质化为导向,以现阶段卫生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抓手,通过“四个完善”提升惠农区卫健系统卫生人才建设,创造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管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为惠农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制定了《惠农区卫生健康局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考察方案》,完善考察细则,为卫健系统新招录12名医疗卫生人才,其中护士2名、临床医生3名、医学检验师2名、中药师1名、中医医生4名,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注入年轻血液;支持指导惠农区人民医院开展自主公开招聘,招录临床医师、影像技术医师、针灸推拿医师共3名,为惠农区人民医院发展补充新动力;组织举办第十届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义诊活动惠农分会场,邀请知名中医专家免费坐诊,为基层中医医师现场答疑解惑、传道授业。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创造育人留人环境。为推进职能精细化管理、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做到人岗适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专事有专岗、专岗有专人,区卫生健康局对局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开展现状开展调研,分析研判,对5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做到人才资源利用最大化;积极争取“基层之星”计划名额,安排3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研修学习;根据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需求,科学合理安排人员参与培训提升活动,通过闽宁合作、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转岗培训、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人才培训等项目,共计安排24人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等三甲医院进修提升;安排惠农区人民医院康复二科有针刀技术基础的两位医生至聊城市人民医院睡眠门诊进修学习宫氏脑针针刀技术,为后期建立宫脑针工作站铺路搭桥。
三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激发人才工作动力。优化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完善惠农区人民医院薪酬改革方案,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编内外人员同待遇,制度实施以来惠农区人民医院人均收入同比去年增长7.85%;鼓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才考证和高级职称评审,对考取相关资格证的人员进行岗位等级晋升提升待遇,截至目前,共完成了65名医护人员的岗位等级晋升,推荐2名医务人才参加了高级职称评审;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惠农区卫生健康系统代表队荣获石嘴山市预防接种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1个、个人三等奖2个,在自治区预防技能接种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1个;惠农区卫健代表队在“2024年中国健康科普大赛宁夏分赛”中荣获三等奖;13名医护人员被授予健康报社2023年度陕西和宁夏地区健康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多措并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优化管人用人机制。制定后备干部推荐方案,通过民主推荐、现场考察,为惠农区卫健系统补充31名后备干部并整理定册,对表现突出的5名后备干部予以提拔重用,1名后备干部挂职区直部门副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了卫健系统领导班子政治素质考察工作,对卫健系统31名正、副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测评,将2名表现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副职干部提拔为正职,通过新的岗位不断锤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干事水平。多角度激励医疗系统卫生人才向好向上发展,有效解决了卫健系统干部“备用脱节”等问题。
攻玉要烧三日满,育材须待七年期。针对惠农区卫健系统现阶段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通过“四个完善”靶向发力,使得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群众健康需求,以及医疗卫生系统体制机制改革目标,人才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局将以医疗能力提升为舵,以群众健康需求为锚,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桨,以科学合理决策为帆,持续发力,助推惠农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张海龙
编辑|王婷婷
校对|金茹梅
审核|张海龙
总审核|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