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惠农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重点夯基础,深化改革惠民生,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医疗服务品质稳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改善,健康惠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这一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积极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立区域医联体管理委员会,依托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区域医联体,选调医务、院前急救等67名骨干人员组成12个帮带小组,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帮扶指导,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基层医疗水平“提起来”。一体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严格落实全民医保制度,坚决维护群众基本医保待遇;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规范“进销存”管理系统,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乡镇、社区、村基本药物药品配置数量分别达到200种、100种、50种以上,进一步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这一年,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全面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点带面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2024年惠农区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占比分别为85.7%、100%、93%。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推进区、乡、村医疗资源共享和“医共体+远程会诊”模式,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医疗格局,202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5.58%,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坚持以项目化促进专业化,积极争取200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实施、快投用,基层卫生机构远程诊疗、基本诊疗、急诊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公共卫生服务质效可感可及
稳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探索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建立疾控部门牵头,以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重点的监督机制。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守住“真实性、规范性”底线,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孕产妇和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全部达标。积极整合区、乡、村三级医疗资源,组建60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预约转诊、就医指导、用药咨询、家庭病床、特需入户等服务,实现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转变。2024年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率为55.7%,重点人群签约率为90%,履约率为100%,“三类监测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
这一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坚持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和中医阁实现从无到有,29家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普及。坚持科技强医,积极争取350万元为辖区27家村卫生室安装“名老中医智能辅助诊疗(学习)系统”,辅助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智能问诊。积极探索中医特色科室新技术、新项目,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种中医药保健养生茶饮受到群众好评;尾闸卫生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运用传统针刺、艾灸、拔罐等疗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燕子墩中心卫生院“正脊结合放血治疗皮肤病”技术,荣获“五小”创新成果竞赛石嘴山市医疗卫生类三等奖,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一年,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全面过硬
始终坚持人才兴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专业化人才培训,通过“薪火培基”“青蓝结对”等方式,培养本土人才,促进由“输血”向“造血”转化。2024年共招聘村医2名,招录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4人,加强闽宁合作、组团式帮扶,培养对口帮扶师带徒15人、闽宁帮扶培养医师2人,组团式帮扶5人,千名医师下基层26人。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累计选派中医、临床、康复等专业人员参加一个月以上的培训35人次。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制定乡村医生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薪酬待遇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能力素质全面过硬。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惠农区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健康“新答卷”。
供稿|徐娜
编辑|王婷婷
校对|金茹梅
审核|张海龙
总审核|马芳